百词典

《竹》

时间: 2025-05-07 04:54:04

诗句

翠染琅玕粉渐开,东南移得会稽栽。

游丝挂处渔竿去,

绿水夹时龙影来。

风触有声含六律,露沾如洗绝浮埃。

王猷旧宅无人到,抱却清阴盖绿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54:04

原文展示

翠染琅玕粉渐开,东南移得会稽栽。
游丝挂处渔竿去,绿水夹时龙影来。
风触有声含六律,露沾如洗绝浮埃。
王猷旧宅无人到,抱却清阴盖绿苔。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竹子如同美玉般渐渐展开其粉嫩的花瓣,从东南方移栽到了会稽。
游丝悬挂之处,渔夫放下钓竿,绿水之间仿佛有龙的影子游动。
风吹过竹林发出和谐的声音,露水沾湿了竹叶,洗净了尘埃。
王猷的旧居无人造访,竹子却依然保持着清新的阴凉,覆盖着绿苔。

注释

  • 琅玕:美玉,此处比喻竹子。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
  • 游丝:指细长的丝线,此处指渔线。
  • 六律:古代音乐的六个基本音律,此处指和谐的声音。
  • 王猷:人名,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旧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林的静谧景象,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美。首联以“翠染琅玕粉渐开”形容竹子的翠绿和娇嫩,给人以清新之感。颔联和颈联通过“游丝挂处渔竿去”和“风触有声含六律”等句,进一步以动衬静,描绘了竹林中的宁静和谐。尾联“王猷旧宅无人到,抱却清阴盖绿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旧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染琅玕粉渐开:以美玉比喻竹子,形容竹子的翠绿和娇嫩。
  2. 东南移得会稽栽:说明竹子是从东南方移栽到会稽的。
  3. 游丝挂处渔竿去:描绘渔夫在竹林中垂钓的情景。
  4. 绿水夹时龙影来:以龙影比喻水中的倒影,增添神秘感。
  5. 风触有声含六律:形容风吹竹林发出的和谐声音。
  6. 露沾如洗绝浮埃:形容露水洗净了竹叶上的尘埃。
  7. 王猷旧宅无人到:表达对旧时光的怀念。
  8. 抱却清阴盖绿苔:描绘竹林保持的清新阴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琅玕”比喻竹子,“龙影”比喻水中的倒影。
  • 拟人:如“抱却清阴盖绿苔”中的“抱却”赋予竹子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游丝挂处渔竿去,绿水夹时龙影来”中的对仗句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旧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玕:美玉,比喻竹子的翠绿和娇嫩。
  • 游丝:渔线,描绘渔夫垂钓的情景。
  • 龙影:水中的倒影,增添神秘感。
  • 六律:和谐的声音,形容风吹竹林的声音。
  • 绿苔:覆盖在竹林下的苔藓,增添静谧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琅玕”比喻的是什么? A. 美玉 B. 竹子 C. 石头 D. 水

  2. 诗中提到的“会稽”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A. 浙江绍兴 B. 江苏南京 C. 福建福州 D. 广东广州

  3. 诗中“风触有声含六律”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吹竹林的声音 B. 水流的声音 C. 鸟鸣声 D. 人声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夤《竹》与王维《竹里馆》:两首诗都以竹子为主题,但徐夤的诗更注重对竹子生长环境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竹林中宁静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 其一 和警斋侍郎二首 循梅路口四首 杂记十首 梅花五首 喜晴一首 放言 其四 杂咏一百首·剧孟 小园即事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喙的成语 总是 禁管 门字框的字 昆山之玉 鲜蹦活跳 疲殆 心字底的字 寝不成寐 倒八字的字 连衽成帷 周薇 足字旁的字 大旱望云霓 杓风 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