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9:30
原文展示:
酒胡子 徐夤 〔唐代〕 红筵丝竹合,用尔作欢娱。直指宁偏党,无私绝觊觎。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恰与真相似,毡裘满颔须。
白话文翻译:
在红色的宴席上,丝竹音乐和谐,用你来制造欢乐。直接指出时毫不偏袒,没有私心,不存非分之想。唱歌时谁会卷起袖子,随着节奏渐渐轻盈地舞动身体。恰好与真实情况相似,穿着毡裘,胡须满下巴。
注释:
诗词背景: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酒胡子》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欢乐和公正无私的主题。诗中“直指宁偏党,无私绝觊觎”反映了诗人对于公正和无私的追求,而“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则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宴会上的音乐和舞蹈,展现了欢乐和公正的氛围。诗中“红筵丝竹合”一句,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热闹的宴会场景,丝竹之声和谐悦耳,为整个宴会增添了欢乐的气氛。“直指宁偏党,无私绝觊觎”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公正和无私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宴会的欢乐中显得尤为珍贵。后两句“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的歌舞场面,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起舞,整个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最后一句“恰与真相似,毡裘满颔须”则通过服饰和胡须的描写,暗示了宴会上的宾客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域,但在这个欢乐的场合中,他们都融为一体,共同享受这份欢乐。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欢乐和公正。通过宴会上的音乐和舞蹈,诗人表达了对于欢乐的追求,同时通过“直指宁偏党,无私绝觊觎”体现了对于公正和无私的追求。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欢乐和和谐,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宴会的热闹和人们的欢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红筵丝竹合”中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宴席 B. 音乐 C. 舞蹈 D. 食物 答案:B
诗中“直指宁偏党,无私绝觊觎”体现了诗人对于什么的追求? A. 欢乐 B. 公正 C. 音乐 D. 舞蹈 答案:B
诗中“当歌谁擐袖,应节渐轻躯”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宴会 B. 音乐会 C. 歌舞场面 D. 战斗 答案:C
诗中“恰与真相似,毡裘满颔须”通过什么来暗示宾客的多样性? A. 服饰 B. 音乐 C. 舞蹈 D. 食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