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陶时运四首》

时间: 2025-04-26 20:44:07

诗句

我视此邦,如洙如沂。

邦人劝我,老矣安归。

自我幽独,倚门或挥。

岂无亲友,云散莫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4:07

原文展示:

我视此邦,如洙如沂。
邦人劝我,老矣安归。
自我幽独,倚门或挥。
岂无亲友,云散莫追。

白话文翻译:

我看这片土地,就像洙水和沂水一样(清澈而美丽)。
乡里的人劝我,年纪大了,应该回家安顿了。
我在这孤独的环境中,常常倚门而望,或许挥手致意。
难道没有亲友在身边吗?只是云散而已,无法再追寻。

注释:

  • 洙、沂:都是古代的河流,象征清澈、美丽的水域。
  • 邦人:指的是这里的乡亲、当地人。
  • 老矣:指年纪大了,感叹时光流逝。
  • 幽独:形容孤独寂寞的状态。
  • 倚门:指倚靠在门口,形象化地表现出等候的情感。
  • 云散:比喻朋友相散,难以再聚。

典故解析:

  • 洙水、沂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水常常象征着清澈与纯净,映衬诗人内心的情感。
  • 亲友云散: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际关系的疏远,揭示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豁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本诗体现了他在晚年时对生活的沉思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通过对亲友的追忆,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诗歌鉴赏:

整首诗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诗人以“洙如沂”的比喻开头,表明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依恋;接着,乡人对他的关心,表现出对年岁渐长的无奈与理解。这种关心不仅是对他身体的关注,更是对他心灵的触动,让人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接下来的“自我幽独,倚门或挥”,则描绘了诗人孤身一人,面对生活的孤独感,既有对外界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提到亲友的散去,寓意着人生的变幻无常,令人感慨。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象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情感真挚且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视此邦,如洙如沂:诗人以河流比喻故乡,表达对故乡的喜爱。
  2. 邦人劝我,老矣安归:乡亲的劝告,体现出对诗人年迈的关心。
  3. 自我幽独,倚门或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情景,表现出对外界的关注。
  4. 岂无亲友,云散莫追: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远和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洙如沂”来比喻故乡的美好,增强画面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云散”拟人化,表现出人际关系的无奈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人际关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洙、沂:象征着清澈的水流,代表着理想与美好的故乡。
  • 亲友:象征着人际关系,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2. “我视此邦,如洙如沂”中“洙”、“沂”分别象征什么? A. 美好与理想
    B. 贫穷与困苦
    C. 朋友与亲人
    D. 山与水

  3. 诗中提到“云散”指的是什么? A. 云在天空散开
    B. 人际关系的疏远
    C. 亲友的聚会
    D. 自然景象的变化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轼的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的复杂,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1. 《苏轼诗文选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宋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其十三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西江月·绛蜡攒宝炬 西江月(十二之十二) 西江月 其十 橘灯 西江月 其二 听蛙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料敌如神 高楼大厦 驽蹄 正容亢色 隹字旁的字 径廷之辞 仪数 包含辑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铃轩 弦外之音 邑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木杆 质木无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