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洪桥客窗枕上》

时间: 2025-05-07 06:37:58

诗句

桐叶飘零月似冰,并河灯火夜寒生。

阑干倦倚投床去,卧听趋朝过马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7:58

洪桥客窗枕上

原文展示:

桐叶飘零月似冰,并河灯火夜寒生。 阑干倦倚投床去,卧听趋朝过马声。


白话文翻译:

桐树的叶子飘落,月光像冰一样冷清,河边的灯火在寒夜中闪烁。倚着栏杆感到疲倦,慢慢走向床去,躺下时听见清晨马蹄声渐渐走过。


注释:

  • 桐叶:指的是桐树的叶子,象征秋天的凋零。
  • 飘零:形容叶子随风飘落,给人一种孤独感。
  • 月似冰:形容月光的清冷和明亮,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并河:在河边,意象中有水的流动和灯火的闪烁。
  • 倦倚:疲倦,依靠的状态。
  • 趋朝:指的是清晨时分,马蹄声是人们出行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和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一个秋冬交替的夜晚,作者在客窗前,感受到孤独与时光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首句“桐叶飘零月似冰”以桐叶的凋零和月光的清冷为引,立刻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人用“飘零”和“冰”两个意象,形象地传达了秋冬之际的寒冷与萧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凉意。

接下来的“并河灯火夜寒生”,则描绘了夜晚河边灯火的温暖与寒夜的对比,透出一种矛盾的美感。这不仅展现了外部环境的描绘,更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阑干倦倚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疲惫与无奈,诗人选择躺下,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

最后一句“卧听趋朝过马声”则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马蹄声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代的变迁,诗人躺在床上,听着这些声音,心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伤。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悟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桐叶飘零月似冰: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孤独感。
    • 并河灯火夜寒生:灯火与寒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生活的温暖与冷清。
    • 阑干倦倚投床去:表现诗人疲惫的状态,寻求休息与宁静。
    • 卧听趋朝过马声:马蹄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达对生活的沉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冰,形象化地传达了寒冷的感觉。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桐叶: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
  • 月光:代表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灯火:象征希望与温暖,尽管处于寒冷的夜晚。
  • 马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代的变迁,隐喻生活的忙碌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桐叶飘零”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凋零
    • C. 夏天的繁茂
    •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卧听趋朝过马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轻松愉快
    • B. 对生活的思考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涉及到月光与思乡的情感,但陈郁的诗更加注重孤独感的渲染,而杜甫则是对家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陈山民在灌留别二首 新筑西崖草舍四首 倒泉寺二首 天目山二首 和林金石诗 过仙霞岭 解嘲 登巾子山有怀旧游 水龙吟(青丝木香) 留别杨慈湖之鹅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取告 害结尾的成语 乚字旁的字 一心一路 爿字旁的字 家伙 叶散冰离 一日之谊 龜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包含殄的词语有哪些 义丁 匕字旁的字 言重九鼎 云智 鸟彝 当家立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