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11
小重山
周亦庵山楼宴集,夜看塔灯
作者:顾贞观 〔清代〕
卷尽归云瘦碧空。
微凉吹不断,白蘋风。
乱烟残霭有无中。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
火齐散遥峰。
山灵须遣护,绛纱笼。
倚楼高咏此时同。
分携处,冷落一江枫。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山楼聚会的情景。诗人看到天空的云卷尽而变得清瘦,微凉的风吹动着白色的水草,烟雾和残霭在有无之间模糊不清。诗人惊讶地回头,看到五十六盏灯火辉煌,火光在远处的山峰上散发开来。山中的灵气似乎需要被绛纱包裹和保护。诗人在高楼上吟咏着此刻的情景,回忆起往日的情谊,感到一江枫叶的冷落。
顾贞观,清代诗人,字子美,号濂溪。生于明末清初,为人知名的文人,擅长诗词,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一个夜晚的聚会,诗人在山楼上欣赏夜景,回忆往昔情景,表达出对友人和自然的深深思念。在灯火辉煌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孤独与不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这首《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诗的开头“卷尽归云瘦碧空”便营造出了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云彩的消逝使夜空更加明净。接下来,微凉的风与水草的意象相结合,传达了自然的清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一句,描绘了灯光的辉煌,突显诗人从沉思中惊觉的瞬间。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个诗意更加层次分明。诗人在高楼吟唱的情景,既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也是一种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最后的“分携处,冷落一江枫”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远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五十六灯红”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是什么?
《小重山》与《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友谊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体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