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记雪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19:46:45

诗句

清晓疏篱尚露根,饭馀俄复拥柴门。

南湖水色君知否,万斛鹅黄贮玉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6:45

原文展示:

清晓疏篱尚露根,
饭馀俄复拥柴门。
南湖水色君知否,
万斛鹅黄贮玉盆。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稀疏的篱笆上还有露水,刚吃过饭,便又回到柴门前。你可知道南湖的水色如何?那如鹅黄般的颜色,装在了玉盆里。

注释:

  • 清晓:清晨,天刚亮。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露根:露水还在草根上。
  • 饭馀:吃完饭的余暇。
  • :回到,围绕。
  • 柴门:用柴草做的门,象征着乡村生活。
  • 南湖:指南湖的湖水。
  • 水色:湖水的颜色。
  • 君知否:你知道吗?
  • 万斛:形容数量很多的样子。
  • 鹅黄:鹅的黄色,形容清淡的黄色。
  • :储存,放置。
  • 玉盆:用玉石制成的盆,象征着精致和美好。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清晨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和谐美。诗中“南湖水色”也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水色的细腻观察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固,号元白,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题材,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记雪三首》是张镃在冬季时所作,表现了他对雪景及乡村生活的独特感受。此诗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为开端,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人细腻地描绘了早晨的露水、篱笆和柴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简朴。第一句通过“清晓”和“露根”的对比,使人感受到清晨的清新。接着,诗人用“饭馀”这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出一种温馨的生活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诗人刚刚享用完早餐后的轻松。随后,诗人引入“南湖水色”,通过提问的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分享与探讨。最后一句“万斛鹅黄贮玉盆”,则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整首诗简洁明了,意象鲜活,营造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田园气息,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晓疏篱尚露根:描绘清晨时分,稀疏的篱笆上仍挂着露珠,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2. 饭馀俄复拥柴门:用餐后又回到柴门,表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亲切感。
  3. 南湖水色君知否:以提问的形式,引导读者思考南湖的水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4. 万斛鹅黄贮玉盆:形象地描绘南湖水色的美丽,结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湖的水色比作“鹅黄”,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提问:通过“君知否”的提问,增加了与读者的互动,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美的独特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晓: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疏篱:反映乡村的质朴与宁静。
  • 南湖水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细腻观察。
  • 鹅黄:象征温暖与柔和的色彩。
  • 玉盆:代表着美好的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清晨场景有哪些特征?
    A. 宁静 B. 喧闹 C. 复杂

  2. “南湖水色君知否”中“君知否”的意思是?
    A. 你知道吗? B. 你不知道吗? C. 你可否?

  3. 诗中用什么颜色来形容湖水?
    A. 蓝色 B. 绿色 C. 鹅黄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镃的《记雪三首》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清晨的景象,但李白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气势,而张镃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和乡村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无弦琴 飞燕 睡蝶 霜花 霞绮 登岳阳望洞庭 行经华阴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五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四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久役之士 悔非 无私无畏 反文旁的字 包含座的成语 块结尾的成语 索碌碌 浪子宰相 包含比的词语有哪些 幽闭 告志 包含志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结缨 料戾彻鉴 缶字旁的字 成家立计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