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30
数举营巢债,才成作佛庐。
随堂展单钵,均是道人居。
这首诗描绘了在东寺的景象,诗人提到为了建造庙宇,付出了许多心血与努力,最终才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佛教的庐舍。庙堂中摆放着一个简单的钵盂,表明这里是修行的道人居住之地。
“佛庐”与“道人”均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元素。佛教庙宇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达,也是文化、艺术与哲学的交汇点。诗中所提到的“钵”是僧侣用来乞食的器具,象征着修行者的简朴与自足。
张镃(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宗教和人文景观,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宋代时期,社会经济逐渐繁荣,佛教文化也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诗人在东寺的体验和观察,反映了他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与对修行生活的理解。
这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诗人通过对东寺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宗教氛围。开头的“数举营巢债”不仅揭示了建立庙宇的艰辛,也暗示了对宗教信仰的执着与追求。接下来的“才成作佛庐”则表达了成功建设佛教庙宇的喜悦,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与意义。
诗中的“随堂展单钵”一语,生动地描绘了道人的生活状态,简单却充满智慧,表明修行者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全诗通过对比、对仗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营巢债”和“作佛庐”,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隐喻的使用将道人的生活状态与庙宇的庄严结合起来,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简朴与深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信仰的追求与修行的简单。通过对东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张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单钵”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简朴的修行生活
C. 荣华富贵
D. 物质享受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信仰的追求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历史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