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39:07
发崔镇
高雁空秋兴,寒螀破晓眠。
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
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
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高飞的大雁在空中引起了秋天的思绪,寒蝉在破晓时分打破了宁静的晨眠。淡淡的烟雾仿佛像大海一样白,野外的水面比天空还要碧绿。对于兴废的感慨又有什么意义呢?行藏都是顺其自然的。南方的人偶尔骑马,北方的客人则一半乘船。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兴废”、“行藏”可视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命运和人生选择的理解。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畹葭,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因抵抗元朝侵略而被俘,后遭遇不幸。文天祥的诗风正直激昂,常以爱国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前夕,作者身处逆境,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悲凉,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思考。
文天祥的《发崔镇》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用“高雁空秋兴”引入,展现了秋天的意象,给人以一种寂寥的感觉,随后“寒螀破晓眠”则以寒蝉的声音唤醒清晨的静谧,进一步渲染了秋的萧瑟和孤独。
接着,诗中描述“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烟雾的白和水面的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此外,“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无奈与淡然,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自然的选择,与其感叹,不如随遇而安。
最后两句“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更是展示了南北文化的差异,体现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观察和思考,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选择。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文天祥卓越的诗才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了顺应自然、淡然处世的哲学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思绪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繁忙
诗人在最后一句提到的南北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语言
b) 生活方式
c) 饮食习惯
d) 宗教信仰
“兴废嗟何及”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现象
b) 人生无常
c) 社会动荡
d) 个人选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理解《发崔镇》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