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按麦行和魏定父韵》

时间: 2025-04-25 09:41:23

诗句

号啼莫怪妻子疏,麦秋恰了偿官租。

嘘嚅湿沫鱼在陆,伤时令我思唐虞。

平和还易有何说,大要丰财贵知节。

相扶相吊来流亡,问言豆叶何时黄。

远哉天道所不晓,人比前年孰多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1:23

原文展示:

号啼莫怪妻子疏,麦秋恰了偿官租。
嘘嚅湿沫鱼在陆,伤时令我思唐虞。
平和还易有何说,大要丰财贵知节。
相扶相吊来流亡,问言豆叶何时黄。
远哉天道所不晓,人比前年孰多少。

白话文翻译:

不要怪我妻子对我疏忽,麦子成熟正好可以偿还官租。
我叹息着湿润的泡沫,像鱼在陆地上挣扎,
伤感时令让我思念唐虞的盛世。
平和的日子还有什么好说的,
主要是丰收的财物珍贵,懂得节俭才是重要。
我们相互扶持、相互悲伤,都是流亡的人,
问问豆叶何时才能变黄。
遥远的天道让人难以知晓,今年的人比去年又增加了多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号啼:指哀号、哭泣的声音。
  • 官租:指国家征收的租税。
  • 嘘嚅:形容叹息或呜咽的声音。
  • 唐虞:指古代的唐、虞两个朝代,象征盛世。
  • 平和:指安定、平静的状态。
  • 丰财:指丰盈的财物。
  • 知节:懂得节制、节俭。
  • 豆叶:指豆子生长的叶子,象征农作物。

典故解析:

  • 唐虞:唐虞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盛世,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安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风格多样,常以农事、时令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麦秋的丰收与国家赋税的关系,反映社会的经济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按麦行和魏定父韵》通过对农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开篇以“号啼莫怪妻子疏”引入,表现了诗人因生活压力而感到疏远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接着提到“麦秋恰了偿官租”,则体现出丰收与赋税之间的紧密关系,暗示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诗中“嘘嚅湿沫鱼在陆”的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伤时令我思唐虞”一句,深切地表达了对盛世的渴望,反映出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不满。

全诗最后以“远哉天道所不晓”结束,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变化,深思社会的变迁与命运的无常。这种情感深切而真实,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号啼莫怪妻子疏”:以悲伤的号啼开头,表明诗人因生活压力对亲人疏忽的歉意。
  2. “麦秋恰了偿官租”:麦收的时节正好可以偿还国家的租税,反映出农村生活的艰辛。
  3. “嘘嚅湿沫鱼在陆”:以鱼在陆地上挣扎的意象,表现诗人无奈与痛苦的心情。
  4. “伤时令我思唐虞”:对古代盛世的怀念,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与渴望。
  5. “平和还易有何说”:平静的生活难以言说,表现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
  6. “大要丰财贵知节”:强调节俭的重要,反映对物质生活的深思。
  7. “相扶相吊来流亡”:描绘流亡者的困境,强调人们相互扶持的情感。
  8. “问言豆叶何时黄”:对农作物生长的期盼,表现出对生活的关心。
  9. “远哉天道所不晓”: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
  10. “人比前年孰多少”:感叹人们在流亡中变化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嘘嚅湿沫鱼在陆”用鱼在陆地上挣扎比喻生活的艰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丰收、赋税、流亡等现实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与人道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秋:象征丰收,体现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 :象征无助与挣扎,反映诗人的内心痛苦。
  • 唐虞:象征盛世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 豆叶:寓意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之道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唐虞”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盛世
    C. 战乱
    D. 流亡

  3. 诗中“嘘嚅湿沫鱼在陆”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奈与挣扎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王之道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流亡,而杜甫则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国家和个人的苦难。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现的侧重点不同,王之道更关注个体的感受,而杜甫则侧重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坐中赠朱尉庆长 自公堂诗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 中秋同儿侄登宝峰亭 丈人观庙醮留题 张和公母秦国太夫人挽词 赠元运使 赠元观正字 赠襄阳帅吴彦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有朝一日 冷嘲热骂 废文任武 金字旁的字 水狱 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羽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不露神色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斜风细雨 贪求无已 千手千眼观音 雁行折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