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9:01
《酹江月/念奴娇》
作者: 徐鹿卿 〔宋代〕
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绋。
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
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
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
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
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
岭梅迎笑,和羹消息。
这首诗表达了春风轻柔而有情,年复一年地吹拂,仿佛天上的云彩一样飘渺。庾岭高耸入云,令人难以估量它的高度,却也不妨碍它的清名显赫。明月照耀着小舟,书卷之外,所载的没有南方的物事。襄公已去,时光辽阔,直至今日依然可感。南方北方的开疆拓土,甘棠树下的美好,仿佛在春夜一瞬间得到了充实。乡亲们热情地互相问候,依旧是红润的面庞与青丝。天下太平,江河无争,都是因为先生的清白德行。岭上的梅花迎风微笑,传来和谐的消息。
徐鹿卿,宋代著名词人,其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极具个性。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首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风的温柔、高山的巍峨与明月的皎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酹江月/念奴娇》是一首充满春意和人文关怀的词作。诗中描绘了春风拂过的温暖情景,展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氛围。作者通过对庾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明月、扁舟等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灵动和浪漫色彩。
诗人在描写乡亲们团聚的场景时,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切。最后,诗歌以“岭梅迎笑,和羹消息”结尾,表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整首诗质朴而富有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历史的深邃思考,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倍感亲切。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传达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薰风”象征什么?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状态?
诗中提到的“明月扁舟”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徐鹿卿的《酹江月》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的思考,但徐鹿卿更侧重于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