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5:47
赋得数蓂(元和中作)
作者: 元稹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
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我将要准备天文历法,首先观察近旁的蓂草。
一旬之内,月亮应当出现,五天就要数一次星辰。
桂树的花朵初次盛开,月亮的影子逐渐变小。
分辨时节总是清楚,闰月或许还有些青涩。
落叶推测着往年事,新芽尚未显现形状。
尧年的光辉开始于今岁,正想要带来千年的瑞兆。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马子,是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擅长描写人生、自然和社会现象。
此诗作于元和年间,正值唐代中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借助天文历法的观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赋得数蓂》是一首结合天文与自然的诗作,展现了元稹对时节变化的敏感和细腻观察。诗的开头提到“将课司天历”,显示了诗人对天文学的关注,接着通过观察自然中的蓂草与星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提到的“桂满丛初合”,将桂花的绽放与时节相结合,象征着丰收与团圆的祥和氛围。而“蟾亏影渐零”则巧妙地将月亮的变化与时间的推移相联系,暗示着无常和变迁。
在结尾部分,“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诗人以尧年作为理想的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蓂”象征什么?
“尧年”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新芽察未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