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5:00
花里楼台看不真,
绿杨隔断倚楼人。
谁谓含愁独不见,
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
芳草萋萋天远近,
难问,马蹄到处总消魂。
数尽归鸦三两阵,
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在花丛中的楼台望去,景色模糊不清,
绿柳遮断了倚楼的人的视线。
谁说我满怀愁苦却看不见世间的美好,
一片桃花,映衬着人面令人怜惜春天的景色。
芳草茂盛,远近的天际都显得迷离,
难以得知,马蹄声在四处回响,让人愁绪万千。
数着归来的乌鸦,三两成群,
恰好映衬着,细雨纷纷,黄昏的景象。
桃花与人面结合,常常用来表达美好而又短暂的春日情景,暗示春天的流逝与人间情感的脆弱。
顾太清(约1640-约1720),清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以及人情世态,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定风波 拟古》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动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春天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定风波 拟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花里楼台看不真”引入,创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在描绘一种无法触及的理想境界。接着,“绿杨隔断倚楼人”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体现出一种忧愁的情绪。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谁谓含愁独不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尽管心中充满愁苦,但眼前的桃花依然让人感到春天的美好。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
后半部分“数尽归鸦三两阵”描绘了黄昏时分归鸟的景象,巧妙地与前面的忧伤情绪相呼应,形成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最后一句“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则用细雨和昏暗的黄昏,传达了孤独与凄凉的情感,使整首诗在优美中带着一丝感伤,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绿杨隔断”的含义是?
A. 绿柳遮挡视线
B. 绿柳摇曳生姿
C. 绿柳生长茂盛
D. 绿柳随风飘扬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繁荣
诗的最后一句“萧萧暮雨又黄昏”的意境是?
A. 愉快
B. 凄凉
C. 宁静
D. 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