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4:57
定风波·忆章曼仙
作者: 曾廉 〔清代〕
夜宴秦淮酒易酣。
翰林清致似刘惔。
自从别后无消息。
长忆。
执杯人比杏花憨。
二十三年何足数。
居处。
乌衣巷口柳毵毵。
庾信小园河渭上。
惆怅。
挥毫总是说江南。
在秦淮河的夜宴上,酒容易醉人。
那位翰林学士的气质清雅,宛如刘惔。
自从分别后便再无音信,
我常常怀念,
手握酒杯的人比那杏花还要憨厚。
二十三年过去,又算得了什么?
居住的地方,
正是乌衣巷口的柳树如毯般柔软。
庾信的小园在河渭之上,
我感到惆怅,
挥毫写就的字句总是描绘江南的景致。
曾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较广,风格清新,常反映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离别后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
《定风波·忆章曼仙》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秦淮夜宴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思念。开篇以酒宴为引,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翰林清致似刘惔”,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文人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随着“自从别后无消息”的转折,诗的情感逐渐沉重,友人的离去使得诗人感到孤独与惆怅。
而“二十三年何足数”的反思,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乌衣巷的柳树与庾信的小园则是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与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对景的描写与对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充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怀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也承载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翰林”指的是:
A. 官职
B. 地名
C. 动物
答案:A
填空题: 诗中“二十三年何足数”的意思是____。
答案:时间短暂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秦淮”是指一个现代城市。 (对/错)
答案:错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