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时间: 2025-05-07 06:58:00

诗句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8:00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原文展示: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白话文翻译:

误打误撞进入了桃花源,起初怜爱那深邃的竹道。
才明白这里是仙人的居所,世间人并未寻找到这里。
舞动的仙鹤飞过悠闲的台阶,飞猿在密林中啼叫。
渐渐领悟了深奥的道理,彻底获得了忘却自我的心境。

注释:

  • 桃源: 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一个与世隔绝、理想的生活环境。
  • 仙子宅: 仙人居住的地方,暗指人间的理想境地。
  • 坐忘: 道家思想,指忘却自我,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后在安徽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夜泊牛渚怀古》等。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高远,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隐居于山林时,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桃源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向往。

诗歌鉴赏: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是一首展现隐逸生活理想的诗作。起首,诗人以“误入桃源”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理想世界,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接着,诗人描绘竹径的幽深,表现出对自然的怜爱与向往,竹林的静谧暗示着内心的宁静。第三联“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林的生机,仙鹤与猿猴的互动,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自由。最后,诗人感悟到“玄妙理”,表现出对道理的领悟与心灵的升华,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提倡与自然的合一,达到“坐忘”的境界。

整首诗借助清新的自然景色,传递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意外进入理想的桃花源,初次感受到竹林深邃的宁静。
    •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意识到这是仙人的居住之地,世人难以寻觅。
    •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描绘仙鹤和猿猴在自然中嬉戏,显示生机与活力。
    •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渐渐领悟到深奥的道理,达到忘却自我的境地。
  • 修辞手法:

    • 比喻: “桃源”比喻理想的生活环境。
    • 拟人: “舞鹤”、“飞猿”,赋予动物以人的活动,增强生动性。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超脱。

意象分析:

  • 桃源: 象征理想和隐逸生活。
  • 竹径: 代表宁静与自然。
  • 仙鹤: 代表美好与自由。
  • 飞猿: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最初是指哪个作家的作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坐忘”一词是指什么? A. 忘掉烦恼
    B. 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C. 坐着休息
    D. 忘记自己的名字

答案:

  1. B. 陶渊明
  2. B. 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孟浩然《春晓》: 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王维《鹿柴》: 以山水为背景,表现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诗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浩然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 鹧鸪天(席上再用韵) 鹧鸪天·秋水长廊水石间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江山庆云桥 其二 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 感怀示儿辈 和杨民瞻韵 江山庆云桥 声声慢 其二 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巧语花言 两点水的字 五宿 招降纳款 倚门而望 铜壶 犯难 黄道十二宫 狼餐虎噬 而字旁的字 筝雁 了不相关 单人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包含噫的词语有哪些 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