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8:04
金铜隐花古龙涩,朱干大羽纷纭立。
宝钟玉磬垂丁东,和鸾雍雍八音翕。
鲸吞虎噬二十年,至尊戎衣不解鞍。
里中小儿事刀剑,管钥掷去尘漫漫。
真儒倏兴明典礼,周庠连云斩荆祀。
银袍如云拱翠华,师儒便坐讲经旨。
金铜雕刻的花纹隐约如古龙般模糊,朱红色的干羽在空中纷纷扬扬。
宝钟与玉磬在风中叮当作响,和鸣的鸾鸟声声相应,八音齐奏。
经历了二十年的风云变幻,至尊的戎装依旧未曾卸下马鞍。
城中小孩玩弄刀剑,扔掉的钥匙在尘土中漫漫飘散。
真正的儒者倏然兴起,礼仪典章明晰,周庙的祭祀如云般升腾。
银袍如云环绕着翠华,师儒即刻坐下讲解经义。
张孝祥,字叔夜,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而著称,常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社会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古代礼乐文化的追溯,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及对理想儒学的渴望。
《上辟廱》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诗作,通过对比古今的变化,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的意象丰富,金铜、朱干、宝钟、玉磬等词汇不仅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也暗示了文化的传承与断层。通过“鲸吞虎噬”一词,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混乱,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小儿玩刀剑的场景,突显出社会的无奈与悲哀,年轻一代被迫卷入战争的无辜,以及文化的缺失与疏离。最后,诗人提到真儒的兴起与礼仪的恢复,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整体上,诗作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出张孝祥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歌探讨了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反思。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回顾,展现了对礼仪与道德的向往,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朱干”指的是什么?
“鲸吞虎噬”用于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真儒”代表什么?
比较张孝祥与李白在描绘动荡时代的不同方式。张孝祥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文化的反思展现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而李白则以豪放的风格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在情感与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