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18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萧萧落木江空。月明中。一阵惊寒多少欲栖鸿。人不寐,醒还醉,倚孤篷。今夜满楼清景与谁同。
在萧瑟的秋风中,树叶纷纷落下,江面空荡荡的。在明亮的月光下,寒意袭来,不知道有多少大雁想要栖息。人无法入睡,醒着却又感到醉意,倚靠在孤独的小船上。今夜满楼的清丽景色,和谁一同分享呢?
诗中提到的“欲栖鸿”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鸿雁的喜爱,鸿雁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离别。在古诗中,鸿雁多用于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或寄情于自然。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诗人可能在游览江边时感受到秋天的萧瑟,思绪万千,因而写下此诗。诗中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面对江面和明月,不禁感慨万千。开篇的“萧萧落木江空”通过声响与景象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深刻反思。尤其是“人不寐,醒还醉”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状态,既有对美好景色的陶醉,又有难以入眠的苦闷。最后一句“今夜满楼清景与谁同”,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渴望有人共享这美好,却又显得无奈而孤单。这种情感的对比使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秋夜的画面,更是一种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孤独、思念和美好时光不可重来的感慨,反映出一种深沉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人不寐,醒还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的“清景”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