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0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07:14
吴伯叙
作者: 华岳 〔宋代〕
太平官府不停囚,求剑乌衣欲刻舟。
私荚是鸡难做鹤,公庭得马便成牛。
不疑若受千金谤,胶鬲当贻万世羞。
见说明公在莲幕,不知能鉴此冤不。
这首诗描绘了太平盛世下官府依旧不断地囚禁人犯,渴望名剑的乌衣人想要刻舟求剑。私荚虽是鸡,却难以变成鹤,公庭有马却只能沦为牛。毫无疑问,受到千金谤言的冤屈,胶鬲恐怕将遗留万世的耻辱。看到说明公坐在莲幕之中,却不知道他是否能洞察到这冤屈。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常用讽刺手法。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交织的时代。作者用诗反映当时官府的不公,表达对冤屈的深刻思考。
《吴伯叙》一诗以尖锐的讽刺揭示了当时官府的腐败与社会的不公。开篇即以“太平官府不停囚”引出主题,表面上的太平盛世与实际的囚禁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这时的社会矛盾。接着,通过“求剑乌衣欲刻舟”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无奈。
诗中“私荚是鸡难做鹤,公庭得马便成牛”则进一步揭示了个人才能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差距,士人即便有所追求,也难以改变自身的处境。后面几句“不疑若受千金谤,胶鬲当贻万世羞”则是对社会舆论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冤屈可能带来的长久耻辱。
最后,诗人以“见说明公在莲幕,不知能鉴此冤不”结束,表面上是对权贵的期望,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奈与失望的情感,发人深省。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鲜明,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批判。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与官府的不公,强调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矛盾,表达了对冤屈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下列哪一句反映了官府的不公?
A. 太平官府不停囚
B. 求剑乌衣欲刻舟
C. 私荚是鸡难做鹤
D. 不知能鉴此冤不
“鸡”和“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与贫困
B. 平庸与卓越
C. 冤屈与清白
D. 理想与现实
与杜甫的《春望》相对比,两者均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但杜甫更多地集中在战争带来的苦痛,而华岳则侧重于官府的腐败与冤屈。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但手法与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