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6:20
阑暑秋郊暮,前山瘴雾中。
猿猱都下饮,鸟雀未归丛。
弄影试新月,披襟招好风。
银潢向何夕,零露湿梧桐。
在秋天的傍晚,暑气渐退,前方的山峦笼罩在瘴气的雾霭中。猿猴们都下来饮水,而鸟雀们还未回到树林中。试着在新月下玩弄影子,披开衣襟招呼着微风。银色的波光映照着哪一晚呢?零星的露珠湿润了梧桐树。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借用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感慨。瘴雾与猿猴等意象,反映出特定的环境与气候特征,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字子才,号青溪,出生于浙江,擅长诗歌、词曲,作品多具自然情趣,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时值暑去秋来的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傍晚,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同时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阑暑》是一首富有秋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安静而神秘的秋天傍晚。诗的开篇以“阑暑秋郊暮”引入,给人一种季节变换的感觉,暑气逐渐消退,秋天的气息愈发明显。接着,诗人描绘了前山的瘴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氛围。猿猴的饮水与鸟雀的归来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安宁的等待。尤其是“弄影试新月”,诗人不仅表现出对月光的欣赏,也暗含着对生活的思索与期待。最后两句“银潢向何夕,零露湿梧桐”,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秋天的傍晚,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阑暑”指的是:
A. 夏季末尾
B. 秋季开始
C. 冬季来临
D. 春季结束
诗中“猿猱都下饮”描写了什么?
A. 猿猴在吃东西
B. 猿猴在游泳
C. 猿猴在喝水
D. 猿猴在玩耍
“银潢向何夕”意指:
A. 不知道水的方向
B. 不知道水的光泽
C. 不知道波光映照的夜晚
D. 不知道水的深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阑暑》的全面理解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