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54
《沁园春·睡燕》
作者:王一元(清代)
营罢新巢,王谢堂前,午风正微。
为春光澹宕,也如人倦,余寒料峭,懒逐鹃啼。
学得鸳鸯,迷他蛱蝶,交颈雕梁暂息机。
酣眠好,喜纤尘不动,稳称双栖。
梦中犹自交飞。怪海国冥冥顷刻归。
想乌衣巷口,旧游恍惚,昭阳殿里,往事依稀。
掠水还惊,蹴花终幻,可似邯郸去路迷。
帘栊畔,被鹦歌唤醒,怨煞斜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燕子在春日里新筑的巢中,享受着温暖的午风,感受到春光的懒散与余寒的轻微。它学会了鸳鸯的情谊,却又迷恋于蝴蝶的轻盈,交颈在雕梁上暂时休息。它沉沉入睡,享受着无尘的安宁,沉稳地双栖在一起。在梦中,燕子依然自由地飞翔,感叹海国的茫茫与瞬息的归来。回想起乌衣巷口的旧游,恍惚间想起昭阳殿里的往事,历历在目。燕子掠过水面,惊起涟漪,踏花而去,仿佛又迷失于邯郸的路途。被鹦鹉的歌声唤醒,怨恨着斜阳的余晖。
王一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据说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生活中的细微感受,擅长抒情。
《沁园春·睡燕》创作于春季,正值燕子归来的时节,诗人通过燕子的生活反映了自己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往昔情感的追忆,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怀念。
《沁园春·睡燕》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的诗作,诗中通过燕子的生活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开篇的“营罢新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燕子的归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在描述燕子学习鸳鸯的亲密关系时,隐喻了人世间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接下来,诗人通过“酣眠好,喜纤尘不动”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燕子在无忧无虑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梦境中的交飞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尽的自由与追求。
随着诗的推进,作者回忆起乌衣巷口的旧游,昭阳殿里的往事,展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的流动与转化,反映出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尤其是“怨煞斜晖”一句,表达了对夕阳西下时光流逝的感伤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燕子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引发了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的怀念。通过燕子的生活,诗人传达了对爱情与自由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诗中提到哪个季节的景象?
王一元在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诗中“怨煞斜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