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6:38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
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
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
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
操持北斗柄,开闭天门路。
森森明庭士,缩缩循墙鼠。
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
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
喜无李杜诛,敢惮髡钳苦。
时当秋夜月,日值曰庚午。
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
和鼎顾予言,我死知处所。
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
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俨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
适属命鄜将,昨之传者误。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
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闾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
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
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
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6:38
李甘诗
作者:杜牧 〔唐代〕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
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
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
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
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
操持北斗柄,开闭天门路。
森森明庭士,缩缩循墙鼠。
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
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
喜无李杜诛,敢惭髡钳苦。
时当秋夜月,日值曰庚午。
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
和鼎顾予言,我死知处所。
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
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俨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
适属命鄜将,昨之传者误。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
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闾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
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
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
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这首诗写于太和八九年,描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诗中提到,深藏地下的隐患渐渐滋生,最终酿成了大祸。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游玩中,完全不知危机的根源已经潜伏。诗人使用强烈的自然现象如风、雷、雨来象征政局的动荡,表现出对统治者的失望。诗中表现了个人的无奈与呐喊,最后以羁旅生涯的悲伤收尾,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自我的反思。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以诗、文、书、画皆擅长著称。其诗风清新俊逸,常描绘政治、历史及个人情感。
李甘诗创作于杜牧任职期间,正值唐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杜牧的《李甘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诗开头以“太和八九年”引入,时间的精确设定使得诗歌更具历史感。通过“训注极虓虎”和“潜身九地底”,诗人揭示了潜在的政治危机,这种隐喻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压迫感。
接着,诗人借助自然现象如“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来描绘政局的动荡,强化了不安与恐惧的氛围。诗中对于君主的失望,尤其是“吾君不省觉”,表现了对统治者无能的控诉,情感真挚而直接。
在诗的后半部分,杜牧以个人的遭遇作为载体,表达了身为贤者的无奈与愤懑。这种情感在“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中尤为明显,体现出他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时局的深刻剖析,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与对未来的迷茫。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忧虑,表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传递出无奈与愤懑的情感。
选择题:杜牧在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现象?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太和八九年”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完全信任。(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