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1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18:42
通竹引泉脉,泓澄深石盆。
惊鱼翻藻叶,浴鸟上松根。
残月留山影,高风耗水痕。
谁家洗秋药,来往自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澈的石池,泉水通过竹子流出,池水澄清而深邃。池中惊动了鱼儿,它们翻动着水草,正在洗澡的鸟儿栖息在松树的根部。残月映照在山影之上,清风吹动了水面的痕迹。究竟是哪个人家在这里洗涤秋天的药材呢?时不时有人来往,门口大开。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以其骈文和五言诗著称。杜牧的诗风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描写山水的作品。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石池》创作于杜牧晚年,他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此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境遇使得他更加渴望宁静,寻找内心的平和。
《石池》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杜牧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生动而具象,表现了清泉、石池、鱼儿、鸟儿等自然元素的和谐共生。开篇以“通竹引泉脉”引出全诗,表现了泉水的清澈与流动,竹子则象征着柔韧与生机。接下来的“惊鱼翻藻叶”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
“残月留山影”一联,表现出诗人对夜晚宁静的喜爱,山影与月光交融,意境深远。最后的“谁家洗秋药”则引入人事,表现了人们在自然中生活的痕迹,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思考。
诗中“通竹引泉脉”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谁家洗秋药”中的“秋药”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杜甫的《登高》与杜牧的《石池》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但杜甫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困苦,而杜牧则表现了宁静与和谐。两首诗在意境和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展示出不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