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9:1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15:00
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天公今岁被诗催,特地放冬前四白。梅梢竹外,频频轻撼,嫌乱瑶芳素质。耐寒相对不胜清,毡帐底偎红未得。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景的美丽和诗人的感受。千里银装素裹,玉阶上积雪三尺,无论远近高低,都是一片白色。天公今年受到了诗歌的感召,特别在冬季来临之前,留下了四场白雪。梅树的枝头和竹林之外,雪花轻轻摇曳,似乎在嫌弃那些瑶瑟般的清丽和纯洁。寒冷的冬天里,我独自面对清冷的景象,仍然在毯子底下依偎着温暖的红色,但却还没有达到那份温暖。
作者介绍:吕胜己,字仲明,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善于描写自然和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乙巳年冬季,正值寒冬,诗人用雪景表达了对冬季的感受和对暖意的渴望。诗中融入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首《鹊桥仙(乙巳第四次雪)》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冬天的雪景,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用“银花千里,玉阶三尺”来形容白雪覆盖大地的情景,瞬间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如梦如幻的雪国。接着,诗人提到“天公今岁被诗催”,暗示着雪的降临与诗歌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和文艺之间的深厚联系。
“梅梢竹外,频频轻撼”描绘了雪花在梅竹间轻轻摇曳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轻盈与柔美,仿佛自然在轻声吟唱。而“嫌乱瑶芳素质”则表现了诗人对雪花的依恋,以及对美的追求与思考。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渴望。最后一句“毡帐底偎红未得”更是将这种感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与孤独的反思。通过对比,诗人将外在的寒冷和内心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读者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冬季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透出一种孤独与对温暖生活的渴求。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冷清,反映了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银花”指的是: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雪的厚度?
“梅梢竹外”描绘了什么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吕胜己的这首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宣泄和壮丽的山水画面。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