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30
卜算子
吕胜己 〔宋代〕
人事几时穷,我性偏宜静。
世上谁无富贵心,到了须由命。
闲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
醉里高妙入神,妙处君须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人生到底还有多久会结束呢?而我这个性格偏向于静谧的人,似乎总是想要避世。世上有谁不渴望富贵呢?但这些都要看命运的安排。闲暇时就让自己安静下来,喝酒后也不要急于清醒。在醉意中能领悟到高深的妙理,这些妙处你也要仔细倾听。
吕胜己,字惟忠,号淳风,北宋时期的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对命运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富贵与内心宁静的对立时期。诗人通过对自身性格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内心安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富贵的普遍追求。
《卜算子》是吕胜己以其独特的角度观察人生和命运的作品。诗的前两句“人事几时穷,我性偏宜静”,立刻将读者引入一个思索的状态,诗人以一种哲学的视角看待人事的无常与自身的性格特征。接下来,诗人以“世上谁无富贵心,到了须由命”揭示了人们对富贵的渴望是普遍的,但最终这一切都要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这一观点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却在此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尤为深刻。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更为放松的态度,“闲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诗人提倡在闲暇中寻求安宁,即使在醉意中也能感悟到高深的道理。这一段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醉酒后领悟的独特理解,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命运的无奈,但同时又不乏对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妙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成熟。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命运、富贵与内心安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诗人在追求富贵的同时,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调适,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中“我性偏宜静”意指什么?
A. 喜欢热闹
B. 偏向于安静
C. 爱好运动
D. 热衷于交际
诗人认为富贵的获得最终由谁决定?
A. 自己努力
B. 朋友帮助
C. 命运
D. 社会地位
“闲里且偷安”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放松
C. 追求名利
D. 忧虑
可以将吕胜己的《卜算子》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酒的热爱,但吕胜己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命运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