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2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20:38
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
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
时有再生枝,颍之灵坛观,
亦有再生桧。还作左纽纹。
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
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
体备松柏姿,气含芝薰。
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
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
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
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你那阴凉的地方有很多古老的桧树,四处都是苍翠的云朵。大地连着丹砂的井,万物化生出青牛的君主。时不时有再生的枝条,出现在颍河的灵坛上,也有再生的桧树,重新长出左纽的纹理。王孙有古老的情趣,书房中散发着清芬的气息。应该怜惜那四个幼小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陷入凡木的群体。它的身姿具备松柏的风范,气息中蕴含着芝草的香气。刚开始扶持它像鹤立的骨骼,尚未被龙缠绕的筋骨所包围。巢根被白蚁弄得一片狼藉,树叶上秋虫乱飞,因此知道在初期遮蔽的地方,封植的勤奋是很重要的。未来它的树皮将长到三寸,狐狸和老鼠都不会听到它的声音。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歌。苏轼的诗词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桧树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诗中不仅体现了对植物的观察,更融入了对生命、成长的哲思。
苏轼的《和赵景贶栽桧》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思的诗作,通过对桧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顽强。诗中开篇以“汝阴多老桧”引入,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苍翠的树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厚重。接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青牛君”、“灵坛观”,将自然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文化底蕴。
在对桧树的生长状态描绘中,苏轼不仅关注其形态,更深入探讨了生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存的竞争与挑战,意在说明只有通过勤奋的栽种和精心的呵护,才能让植物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
最后,诗中提到的“应怜四孺子”,引发读者对生命的珍视与关怀,强调了教育与呵护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是对桧树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桧树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自然生命的顽强与生长的艰辛,同时也传达了对教育与呵护的重视,强调了勤奋与努力在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汝阴”指的是哪里?
“王孙有古意”中的“王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巢根白蚁乱”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