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3:25
清平乐
青春欲暮。柳下将飞絮。月到阶前梅子树。啼得杜鹃飞去。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
青春即将逝去,柳树下的飞絮飘荡。月光洒在阶前的梅子树上,杜鹃鸟鸣叫着飞走了。归来的人没有关上朱红色的门,时光已经过去了黄昏。只有窗前的红蜡烛在闪烁,照得人心中依然销魂。
周紫芝,字仲明,号梅子,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情感细腻,常以清新自然的描写见长。周紫芝在政治上并不显赫,但其文学成就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清平乐》创作于周紫芝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流逝青春的感慨以及对于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深刻体悟。
《清平乐》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青春逝去的惆怅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在诗的开头,"青春欲暮"以直接的方式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柳下飞絮和梅子树的细致描绘,仿佛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杜鹃的啼叫声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对失去的无奈。
“人归不掩朱门”一句,隐含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朱门的未关不仅象征着归属感的缺失,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红蜡烛的光辉照耀下,人们的心灵依然被往昔的情感所牵绊,令人销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又深入探讨了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清平乐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鸟是?
"朱门"象征着什么?
周紫芝与李清照的作品对比: 周紫芝的《清平乐》着重表现了对青春流逝的惆怅,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细微变化,虽然二者都探讨了时间和情感的主题,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