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3:17
听琴
作者: 孟郊 〔唐代〕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沉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细雨轻轻停了,橡树的叶子在微微颤动。
月光沉没在西边的山峰间,稀疏的星星在空中闪烁。
前面的溪水突然传来琴声,隔着树林,清脆的音律在寒意中回荡。
我不敢在床上静静地听这琴声。
我起身点燃蜡烛,整好头上的簪子,走到院中漱口。
我稳稳地走着,木屐在地面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我的神情恍惚,眼前一片迷茫。
微风轻轻吹动衣襟,我也能辨认出那优美的宫徵音。
学道三十年,仍难免忧虑生死的烦恼。
整晚听着琴声,似乎能领悟天地间的情感。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浪淘,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孟贾”。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作品多表现孤独、忧愤及对理想的追求,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听琴》作于孟郊晚年,正值其思索人生、追求真理的阶段。诗中所描绘的琴声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是心灵的寄托,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听琴》展现了孟郊对自然与音乐的敏锐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诗的一开篇,细雨和橡叶的声音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雨声和自然的和谐。随着琴声的出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始涌动,琴声如水,流淌于寂静的夜晚,令人心醉。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及人生哲理的思索。尽管学道多年,但诗人依然感受到生死的忧虑,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深邃的思考。最后一句“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将琴声与天地间的情感结合,显示了音乐的超越性和人心的共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琴声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命运及自然的思考,表现了音乐对心灵的滋养与安慰,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死的忧虑
B. 自然的美
C. 音乐的力量
D. 以上皆是
“月沉乱峰西”中的“乱峰”指的是什么?
A. 星星
B. 山峰
C. 河流
D. 树木
诗人学道多少年?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D. 四十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郊的《听琴》与李白的《夜泊牛头》相比,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而后者则更多展现豪情与壮阔的自然景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