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六十九》

时间: 2025-04-30 15:43:29

诗句

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3:29

原文展示:

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

白话文翻译:

在赤城和玉京这些高山之上,香火不断地被奉献于简陋的庙宇。一旦僧人有了信仰,修道就变得容易,佛陀也能随意坐下。忽然之间,修道的人又回归了信仰,瞿昙(释迦牟尼)重新被装裹在袈裟之中。反复的改变让人神魂颠倒,两种信仰之间的纷争让人感到困扰。

注释:

  • 赤城:指赤城山,象征高洁、清幽的环境。
  • 玉京:玉京是指天宫,代表神仙之居所,寓意神圣与超凡。
  • 香火:香和火,指祭祀时焚香的行为,象征对神灵的敬仰。
  • :道教信仰,强调自然与和谐。
  • :佛教信仰,强调内心的觉悟与慈悲。
  • 瞿昙:释迦牟尼的本名,代表佛教的核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作品中常融入道教和佛教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道教与佛教的对比,表达了对信仰的思考和个人的困惑。

诗歌鉴赏: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六十九》是一首反映道教与佛教信仰交错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赤城和玉京的高洁环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出诗人对自然与精神的追求。然而,紧接着的描述则揭示了信仰的纷扰与人内心的挣扎。诗人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的立场,反而通过“屡改神不闻”的句子,传达出对信仰的怀疑和对个体存在的思考。佛教与道教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表现出一种既追求又徘徊的复杂情感。

诗的意象构建了一种矛盾的美,既有高远的理想,又有对现实的困惑,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比。这种矛盾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缩影,面对不同的信仰与生活方式,个体难以抉择。全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不禁反思自身的存在与信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赤城玉京天”:描绘了高山之巅的圣洁与宁静。
    • “冠简奉香火”:表达了信仰的朴素与真诚。
    • “一旦僧有之,道容易佛坐”:指修道者的信仰转变,暗示修道与信仰的易变性。
    •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体现了道教与佛教之间的相互影响。
    •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反映出信仰的纷扰,个体在其中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常见的对称结构,如“赤城玉京”和“道容易佛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道教与佛教比作不同的道路,隐喻人生的选择与信仰的复杂。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对信仰的追求与困惑,表现出道教与佛教的交融与对立,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与社会的思索。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与宁静,代表精神追求的理想。
  • 香火:象征信仰与虔诚,反映人们对神灵的敬仰。
  • :代表佛教信仰的修行者,体现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象征道教的自然哲学与和谐之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城”和“玉京”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信仰的纷扰
    • C. 超凡的境界
    • D. 人生的迷茫
  2. “屡改神不闻”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信仰的坚定
    • B. 对信仰的怀疑
    • C. 对道教的推崇
    • D. 对佛教的赞美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庐山谣》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曹勋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更关注信仰的交织与内心的挣扎,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安宁。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对古代诗词的风格与主题进行分析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西江月 其十七 韩亨道席上次方孚若韵 西江月(走笔因宋九韵示黄六) 西江月 龙阳观冬至作 西江月 四方 西江月(灯花) 西江月(次蔡仲明韵) 西江月(石夷仲去姬复归)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气旋 投鼠之忌 三庚 音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披发左衽 介毒 浩然正气 乐章 日出不穷 血字旁的字 死所 还朴反古 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