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1:4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1:42:52
念奴娇 拟桃源
作者: 徐石麒 〔明代〕
白云生处,水濛濛疑去人间非远。
四望不知烟火岸,夜寂微闻鸡犬。
松子崖前,梅花谷里,一径青畴展。
科头箕踞,此中人似嵇阮。
不比旧日桃源,花开花谢,犹有渔郎见。
拳土不曾经禹甸,自有芝田兰畹。
鹤拂天秋,树迷烟暝,鹭宿沙痕浅。
天然图画,乍开却又还捲。
在白云生起的地方,水雾迷蒙,仿佛人间并不遥远。
四处望去不见烟火,夜晚静谧微微听到鸡犬的鸣叫。
松子崖前,梅花谷里,一条青色的田畴延展。
我坐在那儿,像嵇康和阮籍那样悠然自得。
这与过去的桃源不同,花开花谢,依旧可以见到渔夫。
这片土地从未经历过大禹的治理,自有芝草和兰花的田畴。
白鹤在秋天轻拂空中,树木在烟雾中迷失,白鹭栖息在沙滩的浅痕上。
这是一幅天然的画卷,乍然展开又轻轻收起。
作者介绍:徐石麒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生活、向往桃花源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理想化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念奴娇 拟桃源》是一首描绘理想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幽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诗中,白云和水雾构成了一个朦胧的世界,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诗的开头以“白云生处,水濛濛”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似幻似真的境界,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诗人接着描写四周的环境,夜晚的静谧与偶尔传来的鸡犬声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松子崖和梅花谷的意象,既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向往。通过“科头箕踞”,诗人表现了自己悠闲自在的态度,似乎对世俗的纷扰置之不理。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然而诗人却指出这与古代的桃源有所不同,暗示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变迁。尽管花开花谢,渔郎依然存在,这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包容与理解。通过对土地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珍视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田园的向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体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A. 诸葛亮
B. 嵇康、阮籍
C. 李白
诗中“拳土不曾经禹甸”强调了什么?
A. 这片土地无人问津
B. 自然的丰饶与自足
C. 人间的繁华与喧闹
诗的主题是?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1. B;2. B;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