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2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24:09
应制诗篇对玉除,是谁传写到商於。
昔从蓂荚阶前作,今向莲花座畔书。
商岭未甘随绮季,汉庭曾忝用相如。
山僧莫怪频垂泪,乍别承明旧直庐。
这首应制的诗篇,谁在商州传写到这里呢?
我曾在蓂荚的阶前创作过, 如今却是在莲花的座位上书写。
商岭并不甘愿随同华丽的季节,汉朝的宫廷曾经仰慕过相如。
山里的僧人请不要怪我常常流泪,毕竟刚刚与承明的旧居别离。
王禹偁(约1049年-约1116年),字季才,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之美和人生哲理。王禹偁的诗歌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情感真挚。
这首诗作于王禹偁初到商州之际,表达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新环境的感受。在妙高禅院的佛屋壁上,他见到了草圣的诗句,触动了他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旧友和旧居的思念。
王禹偁的《初到商州馆于妙高禅院佛屋壁上见草圣数行读》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以“应制诗篇对玉除”开篇,直指诗歌的主题,展现出诗人与诗歌之间的深厚联系。接着,诗人回忆起从前在蓂荚阶前创作的经历,反衬出如今在莲花座畔书写的情境变化,表达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慨。
“商岭未甘随绮季”一句,透出诗人对商州景致的思考,似乎与华丽的季节格格不入,显示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汉庭曾忝用相如”,则通过历史典故,引入对古代文化的追慕,表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最后,诗人以“山僧莫怪频垂泪”收尾,流露出对旧日情怀的深切怀念与不舍,情感饱满而深沉。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反映出他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居的思念、对新环境的适应,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怀,情感深邃而复杂。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禹偁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相如”指的是:
A. 诗人
B. 历史人物
C. 朋友
D. 僧人
诗人怀念的场景是:
A. 蓂荚阶前
B. 莲花座旁
C. 商州山岭
D. 汉庭
王禹偁与杜甫在诗中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王禹偁更侧重于对环境和文化的思考,而杜甫则多表现个人的命运与忧国之情。两者的不同风格在于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主题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