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8:05
好齐生死与穷通,古往今来事略同。
轩后谩留烧药鼎,汉皇虚築望仙台。
鑑中容鬢看看老,梦里荣枯岁岁空。
不逐冥鸿天外去,可怜焦烂扑灯虫。
生与死、困与通,人与人之间的事在古今之间其实都是相似的。
只是在轩窗后无谓地留下一座烧药的鼎,汉朝的皇帝徒劳地修建那座望仙的台。
镜中容颜渐渐显老,梦里荣华与衰败年年都是空虚的。
不追逐那遥远的命运,可怜那些在灯光下扑火的虫子。
王禹偁,字仲咸,号绮岑,北宋诗人,曾任官职,富有才情。在诗歌上,他继承了唐诗的风格,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
这首诗写于宋代,王禹偁感慨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相似,表达了对生死、荣辱的深刻思考。
王禹偁的《次韵和仲咸感怀贻道友》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即以“生死与穷通”引入主题,借古喻今,表达人生在生与死、困顿与通达之间的无奈与思考。接下来,诗人以古代汉皇的虚荣与追求长生的无谓示例,强调人类对永恒的渴望往往是徒劳的。诗中“镜中容鬢看看老”一句,直白却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的两句则以“可怜焦烂扑灯虫”作结,既是对追逐短暂光明的无奈反思,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古今对比,生动地展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了一种悲观而又不失哲理的认识,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历史相似的思考,反映了人类对生死与命运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生死与穷通”是指什么?
“汉皇虚築望仙台”中的“望仙台”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可怜焦烂扑灯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可将王禹偁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更多体现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后者则是对人生豪情的酣畅淋漓。王禹偁的沉思与李白的放纵形成鲜明对照,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对生命的多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