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四恩岩》

时间: 2025-04-30 06:04:04

诗句

疲筇扪石上,大野俯栏窥。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4:04

原文展示

四恩岩
作者:李埴 (宋代)

疲筇扪石上,大野俯栏窥。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

白话文翻译

在疲惫的旅途中,我扶着石头坐下,俯瞰广袤的野外。洞穴通向高处的山顶,泉水流淌连接着两地。

注释

  • 疲筇:疲惫的竹杖,筇为竹制的拐杖,常用于登山者。
  • 扪石:用手触摸石头,表示依靠或支撑。
  • 大野:广阔的田野或自然景观。
  • 俯栏窥:俯视栏杆向外窥看,形象地描绘出观察的动作。
  • 洞穴通诸顶:意指洞穴直通山顶,展现出地形的奇特。
  • 泉流接两地:泉水流动连接着两个地方,暗示自然界的和谐与联系。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呼应。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埴,字子遐,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创作于游历山水之际,李埴在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渺小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四恩岩》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诗的开篇“疲筇扪石上”,即刻引入了诗人的身心状态,表现了他在游历中的疲惫与对自然的依赖。接着“俯栏窥”展现出诗人的视角,透过栏杆俯视广袤的田野,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则通过描绘洞穴与泉水的奇特联系,反映了自然的宏伟构造以及其内在的和谐。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与大自然深刻的思考。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恬淡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疲筇扪石上:诗人身心疲惫,坐在石头上,表现出一种依靠自然的状态。
    2. 大野俯栏窥:从高处俯视广袤的田野,暗示着对自然的观察与欣赏。
    3. 洞穴通诸顶:洞穴的深邃与高峰的连接,象征着探索与追求。
    4. 泉流接两地:泉水的流动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连接,体现自然的流动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泉流”象征生命的流动。
    • 对仗:诗句中体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心灵的平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象征稳固与支持,表现出自然界的力量。
  • 泉流:代表生命与希望,流动的泉水体现生生不息。
  • 大野:表达广阔的天地,给人以自由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埴的《四恩岩》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对人情的感慨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历史的回顾
  2. “疲筇扪石上”中,“筇”指代什么?

    • A. 竹竿
    • B. 短杖
    • C. 石头
  3. 诗中提到的“泉流接两地”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生命的连接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与此诗在表现自然的雄伟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激情与豪放,而李埴的《四恩岩》则显得更加恬淡与深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及分析。
  • 《宋代诗人研究》:详细探讨宋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居家学道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香肌清瘦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怀仁县 减字木兰花 其二 紫丁香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减字木兰花 其四 梅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若狗彘 羽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保暖 千古独步 门到户说 批条 包含激的词语有哪些 买庸 己字旁的字 烛尽光穷 分居异爨 辞简义赅 行字旁的字 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社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