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4:04
四恩岩
作者:李埴 (宋代)
疲筇扪石上,大野俯栏窥。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
在疲惫的旅途中,我扶着石头坐下,俯瞰广袤的野外。洞穴通向高处的山顶,泉水流淌连接着两地。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呼应。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作者介绍:李埴,字子遐,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创作于游历山水之际,李埴在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渺小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四恩岩》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诗的开篇“疲筇扪石上”,即刻引入了诗人的身心状态,表现了他在游历中的疲惫与对自然的依赖。接着“俯栏窥”展现出诗人的视角,透过栏杆俯视广袤的田野,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则通过描绘洞穴与泉水的奇特联系,反映了自然的宏伟构造以及其内在的和谐。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与大自然深刻的思考。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恬淡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心灵的平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测试:
李埴的《四恩岩》主要描写了什么?
“疲筇扪石上”中,“筇”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泉流接两地”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与此诗在表现自然的雄伟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激情与豪放,而李埴的《四恩岩》则显得更加恬淡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