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06:06
我马饱粟兮彼食不詜秕糠。
我麦满舟兮彼无以送其死亡。
我忽见兮哀不能忘。
推以与之兮我心乃康。
我闻在昔兮有虞夏商。
一夫百亩兮家有稻与梁。
生不饿殍兮死有藏。
呜呼今不得见兮使我心伤。
我的马吃得饱,粮食却不够,饲料中掺杂着秕糠。我满载麦子的船,却没有人来送别他们的死亡。我忽然看见这一切,心中悲哀无法忘怀。我将麦子分给他们,心中才得以安宁。我听说在过去的时代,有虞、夏、商等朝代。那时一个人就能耕种百亩,家中有稻米和小麦。生者不必遭受饥饿,死者也有安葬之处。唉!如今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景象,真让我心中痛苦不已。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关心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末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用麦舟象征丰收与安定,表达对昔日富庶生活的怀念和对当下困境的无奈与哀痛。
《麦舟图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性的深思而著称。诗歌通过“我马饱粟”的意象,展示了个体在丰盈与贫困之间的对比,暗示着社会的不公与资源分配的不均。诗中反复提到的“我心”,表达了诗人对当下饥荒和死亡的深切同情,体现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古代虞夏商的回忆,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表现出对那种“生不饿殍,死有藏”的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还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和惋惜,诗人通过对比与反思,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每一句都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揭示出社会不公与人性光辉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秕糠”指的是什么?
A. 优质粮食
B. 劣质粮食
C. 水稻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困境的同情?
A. 反对社会
B. 分给他们麦子
C. 忽视他们
诗中提到的“虞夏商”代表了什么?
A. 贫穷的时代
B. 富裕的时代
C. 不知名的朝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