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叹九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3 22:06:09

诗句

天有田兮不可以耕。

山有龟兮不可以知咎徵。

剡蒿以为梁兮削菌以居楹。

匠石却走兮工垂拊膺。

登高望远兮观四瀛。

水东流兮日西倾。

般纷纷兮各有营。

我独展转兮从夜达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06:09

原文展示

天有田兮不可以耕。
山有龟兮不可以知咎徵。
剡蒿以为梁兮削菌以居楹。
匠石却走兮工垂拊膺。
登高望远兮观四瀛。
水东流兮日西倾。
般纷纷兮各有营。
我独展转兮从夜达明。

白话文翻译

天空有田地,但无法耕种;
山中有龟,却无法知晓其弥补的征兆。
用剡蒿做梁,削去菌类栖息的楹柱。
工匠逃避,手中工具无用地垂下。
我登高远望,眺望四方的海洋。
水向东流,太阳渐渐西沉。
众人纷纷,各自忙碌于自己的营生。
而我独自徘徊,直到夜晚迎接曙光。

注释

  • 田兮不可以耕:天上有田地,喻指理想或梦想,但无法实现。
  • 山有龟:山中有神秘的龟,象征长寿和智慧,但无法给予人们启示。
  • 剡蒿:一种植物,常用作建筑材料,象征艰苦和简陋。
  • 匠石却走:工匠与石材之间的关系,寓意劳动与创造的无奈。
  • 四瀛:指四海,象征辽阔的世界。
  • 水东流,日西倾:时间的流逝,白昼与黑夜的更替。
  • 般纷纷:众生忙碌,各自为营,体现人间的繁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和独特的文学风格闻名,尤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九叹九首》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切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九叹九首》其三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首句“天有田兮不可以耕”,引发读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天上虽有理想的田地,但却无法耕作,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失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山有龟兮不可以知咎徵”进一步表现出对智慧与启示的渴望,却又无从得知,展现了对智慧的追寻与对生活的无奈。

在诗的中段,诗人以“登高望远兮观四瀛”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试图从高处俯瞰广阔的世界,然而“水东流兮日西倾”的意象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最后,诗人用“我独展转兮从夜达明”表达了自己在纷扰的人世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执着,尽管周遭的人们各自忙碌,但他依然在黑夜中不断探索,期待晨曦的来临。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元代文学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有田兮不可以耕:理想虽在,无法实现,暗示诗人的无奈。
  2. 山有龟兮不可以知咎徵:智慧存在,却无法给予指引,表现对知识的渴望。
  3. 剡蒿以为梁兮削菌以居楹:用简单材料象征艰难的处境,体现诗人的辛劳。
  4. 匠石却走兮工垂拊膺:工匠的无奈状况,象征着创造力的消失。
  5. 登高望远兮观四瀛:向往广阔的世界,表现诗人的理想追求。
  6. 水东流兮日西倾:时间流逝,生命的无常,让人感到无奈。
  7. 般纷纷兮各有营:世间的纷扰与人们的忙碌,描绘生活的复杂。
  8. 我独展转兮从夜达明: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执着,期待光明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天有田”、“山有龟”等比喻,表达对理想与智慧的渴望。
  • 拟人:将工匠和石头的关系拟人化,表现劳动中的无奈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希望。
  • :象征智慧与长寿。
  • 剡蒿:代表简陋与艰苦。
  • :象征时间的流逝。
  • :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有田兮不可以耕”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理想的实现
    • B. 理想的渴望与无奈
    • C. 自然的美好
  2. “水东流兮日西倾”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C. 宁静
  3. 诗中提到的“匠石却走”意味着什么?

    • A. 工匠的忙碌
    • B. 创造力的消失与无奈
    • C. 建筑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 《登高》:杜甫,探讨人生的无奈与追求理想的反思。

诗词对比

  • 《九叹九首》与《登高》: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内心的挣扎,后者则着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元代文学研究》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刘基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张以道韵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三十一 琼莩亭 七夕前一夜翠樾堂设醮 清晕阁在柳洲寺旧址二首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燕坐 其二 还至吴淞茂洪用余临平诗韵放鱼因思旧行大江尝纵巨鱼再和为荅 读萧何传有感 谁谓 题圆觉寺跳珠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张冠李戴 包含漂的成语 私字儿的字 屮字旁的字 沴戾 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完美无瑕 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风生兽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着处 刳兽食胎 路结尾的成语 长字旁的字 金风玉露 敢想敢干 党战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