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3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36:56
原文展示:
结茅亭下小池新,积雨通沟滟晚春。 风掠尘埃出明镜,影吞林木卧青云。 泥中蘋藻生无数,江上鵁鶄坐得闻。 太液渐台深斗极,乘閒杖履得相亲。
白话文翻译:
在茅草亭下,新开的小池塘,积雨使得沟渠水满,映照着晚春的景色。 风轻轻吹过,尘埃如同从明镜中掠出,树影仿佛吞噬了林木,静静地躺在青云之上。 泥土中生长着无数的蘋藻,江上的鵁鶄(一种水鸟)静静地坐着,可以听到它们的叫声。 太液池边的渐台(古代宫殿建筑)深邃,如同北斗星般高远,闲暇时拄着拐杖,可以亲近这片美景。
注释:
诗词背景: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茅亭下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茅亭下所见的美景。诗中,“结茅亭下小池新”一句,即展现了茅亭与小池的清新景象,而“积雨通沟滟晚春”则进一步以积雨后的水波荡漾,映衬出晚春的生机。后两句通过对风、影、林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结尾的“太液渐台深斗极,乘閒杖履得相亲”则表达了作者对高远景致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茅亭下的小池、积雨后的水波、风清气爽的景象以及高远深邃的意境,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结茅亭”指的是什么? A. 用茅草搭建的小亭子 B. 结实的茅草屋顶 C. 茅草编织的亭子 D. 茅草覆盖的亭子
“风掠尘埃出明镜”中的“明镜”比喻什么? A. 清澈的水面 B. 明亮的月亮 C. 明亮的眼睛 D. 明亮的镜子
诗中的“影吞林木卧青云”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热闹和繁华 B. 宁静和高远 C. 悲伤和忧郁 D. 欢乐和热闹
诗中的“太液渐台深斗极”中的“斗极”指的是什么? A. 北斗星 B. 斗牛星 C. 斗笠 D. 斗篷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