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22
《送李巨源》 ——李处权 〔宋代〕
我世君家居里同,异时德邻饱过从。 论文高摘屈宋艳,结交远蹑管鲍踪。 嗟我不识丈人行,喜君雅有前辈风。 靖康三月虎狼去,长安城中一再逢。 笑谈未了已吹断,五年千里一转蓬。 只知兵戈事奔窜,岂料樽酒陪从容。 清溪照人山入座,莺声已老春事空。 人生一世太草草,客舍百事尤匆匆。 和文已远典型在,芝兰玉树庭砌中。 况君屡持使者节,至今能声满河东。 丞相方须幕中画,国士之顾必所蒙。 开元贞观望公等,天子不在咸阳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李巨源的深厚友谊及对人生的感慨。开头提到两家住得相近,虽然时光异变,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交往。接着提到李巨源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表示对他的欣赏与赞美。接下来,诗人感叹自己未能认识李巨源的父辈,但对李巨源的风范感到高兴。然后提到靖康之变后,长安城中再次相逢的情景。诗人感慨时间飞逝,五年的时光如同转蓬般不易把握。接着强调了战乱使人不得安宁,然而与李巨源的酒宴却是如此从容。诗中描绘了清溪山间的景致,春天已悄然过去,人生匆匆,旅途让人倍感忙碌。最后提到李巨源的使者身份和地位,展望未来的希望。
作者介绍:李处权,宋代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而富有哲理而著称,生平多游历于名山大川,留下大量诗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靖康之变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感慨人生无常,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回忆与李巨源的深厚情谊的同时,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感慨。从“靖康三月虎狼去”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动乱的痛心,而这更让他在与朋友的相聚中感受到珍贵的时光。诗中描绘的清溪、山景,既是自然之美的展现,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深思。尤其在最后一联,诗人把希望寄托在李巨源身上,表达出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形成了诗歌的积极向上的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友谊与思考人生的无常,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人感叹未能识得谁的行迹?
A. 李巨源
B. 丈人
C. 朋友
D. 国士
“转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交通工具
B. 漂泊不定的生活
C. 战争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处权的送别诗中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李处权则更显细腻与沉思,反映出时代背景与作者个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