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望》

时间: 2025-05-02 12:37:49

诗句

盈盈沟中潦,赴海浑自多。

聒聒山涧流,激石扬鸣波。

夏虫难语冰,井蛙宁谈河。

蠡管恣窥测,潢渤终殊科。

达人纵遐视,况陟崇山阿。

山高望踰迥,海阔环包罗。

玉宇秋气澄,一色天光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7:49

原文展示:

盈盈沟中潦,赴海浑自多。
聒聒山涧流,激石扬鸣波。
夏虫难语冰,井蛙宁谈河。
蠡管恣窥测,潢渤终殊科。
达人纵遐视,况陟崇山阿。
山高望踰迥,海阔环包罗。
玉宇秋气澄,一色天光和。

白话文翻译:

小溪涓涓流淌,最终汇入大海,水流自然会变得深广。山涧的流水声喧闹,激荡着石头,发出阵阵波涛声。夏天的虫子无法谈论冰冷的事物,井里的青蛙也不能谈论大河。小螺管可以随意窥测,但潢水与渤海的学问却各有不同。达人纵使目光远大,况且攀登崇山峻岭。高山之上眺望远方,海洋辽阔,尽收眼底。秋天的天空清澈明净,天光与大地浑然一色。

注释:

  • 盈盈:形容水流清澈流畅。
  • :小水流、小溪。
  • 聒聒:形容声音嘈杂。
  • 激石扬鸣波:激荡石头,发出水波声。
  • 夏虫:夏天的虫子,不能理解冰冷的事物。
  • 井蛙:井里的青蛙,狭隘的视野。
  • 蠡管:一种小管子,代表狭隘的视野。
  • 潢渤:潢水和渤海,分别代表小水和大海。
  • 达人:有见识的人。
  • :山的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庞嵩,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其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以小溪与大海的对比,传达了生命的过程与宽广的视野。开头的“盈盈沟中潦,赴海浑自多”,描绘了小溪流向大海的自然过程,象征着个人向更广阔的世界发展的历程。而后“聒聒山涧流,激石扬鸣波”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的动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诗中“夏虫难语冰,井蛙宁谈河”以夏虫和井蛙的局限视野,反衬了人类认知的狭隘与无知,暗示人们应当超越眼前的局限,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接下来的“达人纵遐视,况陟崇山阿”,又引出对有见识之人的赞美,他们不畏高山的艰难,勇于追求更高的理想。

全诗最后以“玉宇秋气澄,一色天光和”结束,展现了一个清澈明亮的秋日天空,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又阐述了人生哲理与追求,体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盈盈沟中潦,赴海浑自多:小溪流淌,最终汇入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归宿。
  2. 聒聒山涧流,激石扬鸣波:山涧的流水声嘈杂,激起石头,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动感。
  3. 夏虫难语冰,井蛙宁谈河:夏天的虫子无法谈论冰冷的事物,井里的青蛙也不能谈论大河,暗示视野的局限。
  4. 蠡管恣窥测,潢渤终殊科:小管子可以窥测,但潢水与渤海的不同,表达人与自然的知识差距。
  5. 达人纵遐视,况陟崇山阿:有见识的人宽广视野,登山更能领略自然之美。
  6. 山高望踰迥,海阔环包罗:高山眺望,海洋广阔,象征着无限的可能。
  7. 玉宇秋气澄,一色天光和:清澈的秋天,象征着理想的和谐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溪与大海进行对比,象征人生的追求。
  • 拟人:虫子和青蛙被赋予了人类的局限性,生动形象。
  • 对仗:如“山高望踰迥,海阔环包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鼓励人们超越狭隘视野,追求更广阔的理想与知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溪:象征生命的起点与过程。
  • 大海:象征广阔的人生目标。
  • 山涧: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喧嚣。
  • 秋天的天空:象征理想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夏虫”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虫子
    • B. 生命的局限
    • C. 自然的声音
    • D. 冰冷的事物
  2. “达人纵遐视”中的“达人”指的是?

    • A. 有见识的人
    • B. 普通人
    • C. 自然爱好者
    • D. 学者
  3.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和谐美好
    • C. 动荡不安
    • D. 孤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望洞庭》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山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前者更侧重于视野的开阔,后者则强调了内心的深邃思考。
  • 《望洞庭》与《山望》: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但《望洞庭》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而《山望》则更关注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相关查询

韩碑 西溪 小园独酌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龙池 为有 春游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哭刘司户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戈字旁的字 包含旧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轻鸡爱鹜 借听于聋 闲愁万种 斜缩 款眷 鱼章 疋字旁的字 包含拜的成语 至字旁的字 韶曼 事穷势迫 巛字旁的字 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众民 斗转参横 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