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2:19
赋得白云起封中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
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
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
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
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在千年古老的泰山顶上,白云在汉朝皇帝的封地上升起。
这云并不奇特,也不似那些奇峰,宁愿与石头相触。
虽然降雨容易得到,但要表彰圣明的德行却难以相遇。
云朵轻轻升向天空,依依重叠在一起,影子也交错重重。
那洁白的光辉并不是飘动的丝绸,灵动的云彩像是跟随龙的身影。
岂能学那些无心的云彩,任凭东西南北随意漂流。
此诗提到的“泰山”与“汉皇”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泰山自古以来便是帝王封禅之地,象征着权力与尊贵。而“云起汉皇封”则暗示了云在封地上升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
李正辞,生平不详,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及对自然的崇敬。
《赋得白云起封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泰山云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开篇提到“千年泰山顶”,突出其雄伟与历史感,接着“云起汉皇封”,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相结合,增加了诗的厚重感。诗人不求奇特的云峰,而是倾向于与石头相触,表现出一种谦逊和自然的态度。
中间几句提及“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诗人用降雨的容易与表彰圣明的困难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德行与自然的思考。最后几句“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让人感受到诗人企图追求一种自由与随性的生活态度,抒发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李正辞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理解,给人以启迪。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思考历史与德行,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对人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千年泰山顶”指的是哪个山?
A. 嵩山
B. 泰山
C. 华山
D. 黄山
诗人认为“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说明了什么?
A. 自然恩泽容易得到
B. 德行难以被人认可
C. 皇帝的权力很大
D. 云彩的变化多端
诗中“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表达了什么意象?
A. 云的轻盈与重叠
B. 山的巍峨
C. 雨的滋润
D. 风的呼啸
对比李白与李正辞的作品,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奔放的个性,而李正辞则更显清新与细腻,两者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