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0:06
法吏本止虐,非以虐为屠。
仁君除肉刑,仁吏泣丹书。
况以私怒逞,锻炼及非辜。
冥理绝好还,天网元费疏。
怀哉沈姆诫,可但俱焚如。
法官的职责本应是停止残暴,而不是以残暴为乐;
仁爱的君主已经废除了肉刑,仁爱的官吏为此痛哭流涕。
更何况因私欲发泄怒火,冤屈无辜的行为,实在令人痛心。
深邃的道理已经被扭曲,天网也本是疏漏无比。
我怀念沈姆的教诲,这样的恶行应一同烧毁。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法吏》创作于元代晚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当时法制腐败和官吏滥权的不满,寄托着对仁政的渴望。
《法吏》是一首关注社会公正,揭露法治不公的诗作。诗人在开篇即指出法吏的本质应是停止虐待,强调执法者的责任与道德。接着提到仁君的仁爱,废除肉刑,表现出心系民众的理想统治者形象。在此基础上,诗人表达了对私欲发泄的愤慨,指出因个人情感而导致的冤屈是不可原谅的。最后,诗人引述沈姆的教诲,强调应将这些恶行连根铲除。整首诗情感强烈,结构严谨,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表现了诗人对正义与道德的执着追求。
法吏本止虐,非以虐为屠。
法官的职责是制止残暴,而不是以残暴为乐。
仁君除肉刑,仁吏泣丹书。
仁爱的君主废除了肉刑,仁爱的官吏因此流泪。
况以私怒逞,锻炼及非辜。
更何况因私欲发泄怒火,导致无辜者受到伤害。
冥理绝好还,天网元费疏。
深邃的道理被扭曲,正义的网也变得疏漏。
怀哉沈姆诫,可但俱焚如。
我怀念沈姆的教诲,这样的恶行应一同焚烧。
整首诗歌围绕法治与人道的关系,表达了对法治不公的批判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深切关怀。
《法吏》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李白
C. 杨维桢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仁君”是指什么?
A. 残暴的统治者
B. 仁爱宽厚的君主
C. 统治者的敌人
D. 普通百姓
诗中提到的“肉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法律惩罚
B. 美食
C. 艺术作品
D. 一种游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