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37:51
桃花扇底歌声杳。愁多少。便觉道花阴闲了。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满院飞花休要扫。待留与薄情知道。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桃花扇下的歌声已经消散,愁苦多少呢?只觉得这桃花的阴影显得闲适了。为什么你不回来,回来为何又不早?满院的飞花不必去扫,留着让那些薄情的人知道。怕是会像这飞舞的花瓣一样,春天也会随之老去。
“桃花扇”出自《桃花扇》一剧,象征着青春、美丽与爱情的短暂与易逝。诗中提到的飞花,也常用以比喻青春易逝、时光飞逝的主题。
张炎,字浩然,号白云,南宋词人,善于用词,作品多描绘个人的情感和自然景观。他的词风清新,情感细腻,擅长表现爱情的婉约与柔情。
《珍珠令》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张炎通过作品表达对爱情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珍珠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叹,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开头以“桃花扇底”的宁静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柔和而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愁苦的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待留与薄情知道”,既表达了对爱人离去的无奈,也暗含了对薄情人的不满。最后一句“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更是将青春与爱的短暂比作飞花,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对时光的珍惜。这首词的情感真挚,字句生动,充分展现了张炎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爱情的渴望与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桃花扇底”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飞花”比喻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