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39
碧牡丹
作者: 程垓 〔宋代〕
睡起情无著。晓雨尽,春寒弱。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为谁开,为谁落。正愁却。不是花情薄。花元笑人萧索。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讠乇。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醒来时的惆怅。清晨的细雨已经停了,春寒依旧微弱。酒杯在手,却发现几日来乐趣渐渐疏远。试着数一数花枝,心中疑惑这份情感究竟如何。花儿为了谁盛开,又为了谁凋落?不禁感到忧愁。不是花情太薄,而是花儿却在嘲笑我的孤独。曾经看过千红万紫,如今却在冷梦中难以清醒。春风中,燕麦已发芽,几人能再次觉醒?面对花儿,心中羞愧,似乎对花儿也充满怨恨。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伤,与古代文人对花的情感寄托有相似之处。
作者介绍:程垓,南宋时期的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透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春季本应是万物复苏、花开繁盛的季节,但诗人却在这个美好的时节中感受到孤独和惆怅,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失落。
《碧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春日醒来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睡起情无著”,便透露出一种迷惘与无奈,仿佛刚从梦中醒来,现实的孤独感瞬间袭来。随着“晓雨尽,春寒弱”的描写,春天的气息似乎并未带来应有的温暖,反而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增强了诗中的惆怅感。
酒盏的漂零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无所依恋,几日不再享乐,使得他愈发感到孤独。花枝的数量被计数,反映出诗人对情感的探讨,似乎在问这些花是为谁而开、为谁而落,传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接下来的句子“不是花情薄”,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花的怨怼,认为花儿的凋零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一种对他内心孤独的嘲讽。最后,燕麦春风的描写,似乎暗示着生命的继续,但在诗人眼中,春风也未能唤醒内心的沉重。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敏感与脆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花的意象探讨了孤独、情感与生命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晓雨尽”的意思是:
A. 清晨的雨已经停了
B. 春天的寒冷依旧
C. 酒杯在手却无心畅饮
答案:A
“为谁开,为谁落”表达了诗人对花的情感的:
A. 喜爱
B. 疑惑
C. 忧愁
答案:B
诗中“燕麦春风”意指:
A. 春天的温暖
B. 生命的继续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涵盖了《碧牡丹》的原文、白话翻译、注释、诗词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解与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