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5:05
跋袁起岩所藏後湖帖并遗像一轴
作者:杨万里
先生向来落异县,
故人十载不相闻。
归来不但荒三迳,
点检松菊无一存。
褁轮回璧岂不好,
朝廷礼数优遗老。
红旗黄纸久罢休,
青山白云苦死留。
咫尺西冈归未得,
只待桃花水生半篙碧。
便拏短艇归结茅,
共寻赤松与黄石。
风烟之表非人间,
别有天地宽且闲。
周山卖却不要钱,
袁家送酒一破颜。
犹嫌孤斟太落莫,
更觅高人共杯杓。
银钩四纸墨尚鲜,
妙处难与俗人言。
忽逢先生自天降,
手扶太一青藜杖。
仙客可望不可亲,
飘然飞去青霞上。
白苹满棹何时归,
秋著芦花知不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与重聚的渴望。诗中提到,朋友长期未见,归来后看到曾经的三条小径都已荒芜,松树和菊花也都不见了。尽管有美好的事情,但朝廷的礼数对老年人仍然是优待的。红旗和黄纸的仪式早已停止,青山白云却让人苦恼地留恋。尽管离得很近,却还是无法回去,只能等待桃花水的到来。于是,作者便划着小船回到茅草屋,去寻找赤松与黄石的踪迹。这里的天地与人间截然不同,宽广而悠闲。周山的酒不需要钱,袁家送来的酒让人心情愉悦。作者觉得独自饮酒太过落寞,于是寻找高人共饮。诗中提到四张鲜墨的纸,妙处难与凡人言说。突然遇见一位先生,仙人般的出现,手扶青藜杖,似乎是从天而降。这样的仙客既可望而不可即,飘然飞向青霞之上。最后的白苹满船,何时能归?秋天的芦花又知不知道。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晚年,正值个人生活的回顾与对故人的思念。诗中展现了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始终,体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描述归来后看到的荒凉景象,不仅是对故人十年未见的惋惜,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杨万里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了他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诗中频繁运用对仗和意象,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画面感。尤其是“青山白云”和“红旗黄纸”的对比,既表达了对旧时繁华的怀念,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最后提到的“白苹满棹何时归”,则是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失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
重要意象: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杨万里是哪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青藜杖”象征什么?
a) 武器
b) 高人或神仙的标志
c) 日常用具
“白苹满棹何时归”中的“白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水鸟
c) 一种水生植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