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54:50
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
作者: 夏竦 〔宋代〕
洛书初罢讲,汉苑特开筵。
将许陪旒扆,先容况简编。
神宗遗札启,真祖实文宣。
密坐瞻尧日,凝心听舜弦。
赐花缃叶缀,劝酒玉户传。
恩重天难报,肌肤岂易镌。
这首诗描写了皇帝在太清楼上听讲《尚书》的情景,宴会特别举办,气氛庄重而热烈。诗中提到古代的典籍和先贤的教诲,表明对历史文化的敬重与传承。最后表达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样的恩惠是难以回报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夏竦,字文渊,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结合历史典故,表现出对道德理想与人文情怀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皇帝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体现了对治国理政的期望与责任。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在太清楼上听讲《尚书》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帝王对文化与道德的重视。诗人通过“洛书初罢讲”引入,勾勒出宴会的庄严氛围。接着提到汉苑特开筵,表现出为弘扬传统文化而特意设置的场合,彰显了皇帝的文化自觉。
“将许陪旒扆,先容况简编”进一步强调了皇帝身为“旒扆”的重要性,承载着历史的责任。神宗和真祖的提及则暗示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学习,体现出治国理政的智慧。
“密坐瞻尧日,凝心听舜弦”表达了对先贤的崇敬,强调了治国理政需要智慧与德行的结合,暗示着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恩重天难报,肌肤岂易镌”则表现出对皇恩的深切感激,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感恩之情,尽显诗人的情感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表达了对皇权的感激,以及对理想治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国家的深切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洛书”指代什么?
A. 古代文献
B. 古代地理
C. 古代音乐
D. 古代哲学
诗中提到的“尧日”象征什么?
A. 暴政
B. 理想治国
C. 文化衰退
D. 战乱
“恩重天难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感激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这首诗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