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2:20
作者: 龚锡纯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江陵于分宜,相去一问耳。
分宜无不至,江陵亦诚鄙。
但看郑乡校,书院曷可毁。
毁之甚防川,天下纷然矣。
朝野乃相持,岂复有国是。
岿然鲁灵光,二泉九龙峙。
文庄去已久,并移忠定祀。
固赖贤守令,虚堂亦可委。
清风吹竹林,清泉流不已。
在下师文庄,在上侨可企。
不闻古大臣,休休无他技。
江陵与分宜,实际上只是一问而已。
分宜没有什么不好的,江陵也确实显得鄙陋。
但看看郑乡学校,书院怎么能被毁坏呢?
如果毁坏了,天下都将会混乱不堪。
朝野各方将会对峙,哪还会有国家大事可言?
二泉九龙峙,犹如鲁国的灵光。
文庄早已迁走,忠定的祭祀也随之迁移。
这全靠贤明的守令,虚堂也可以托付。
清风吹拂竹林,清泉不断流淌。
在下方有师文庄,上方可以依靠侨。
古代的大臣们已经不再听闻,安安静静,不再有什么技艺。
作者介绍: 龚锡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关注社会时政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表现了作者对书院教育的重视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二泉书院》通过对江陵和分宜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书院的珍视以及对文化教育的关注。诗中提到的郑乡校,象征着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如果书院被毁,将会导致社会的混乱。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表达了对士人和教育的尊重。通过描绘清风和清泉,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象征着理想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整首诗字句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文化教育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强调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表达对书院的珍视,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安定与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
诗词测试:
《二泉书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龚锡纯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郑乡校”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化教育
C. 商业
D. 农业
诗中提到的“古大臣”指代什么?
A. 古代的文人
B. 统治者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文化教育的思考,但风格上各有不同,杜甫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龚锡纯则更侧重于书院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