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6:17
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
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
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
在兔子般的月光下,清辉隐隐,像是龙形盘旋的画烛焕然一新。
三星的花朵在夜晚绽放,四季的旋律在晨光中悠扬。
浮动的烛火依偎在绫罗的帷幔下,香气环绕在华丽的绣毯上。
如果能遇到燕国的宰相,就请他举荐贤能之士吧。
李峤(约 772年-826年),唐代诗人,字景元,号白云山人,清河人。其一生在文学上颇有成就,曾任职于朝廷,也以诗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交游频繁,诗歌创作活跃。李峤在此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烛光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渴望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开头两句“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以静谧的月光和蜿蜒的烛光为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接着“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则描绘了夜晚的花和晨光中的音乐,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和谐。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描绘了烛火的温暖和香气的弥漫,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惬意与美好。而最后一句“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希望在美好环境中得到重视与推荐的愿望。
整首诗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贤能的追求与向往,诗意盎然而意味深长。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贤能之士的渴望,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兔月”指的是哪个月份?
A) 一月
B) 十月
C) 十二月
“浮炷依罗幌”中的“罗幌”指的是什么?
A) 厚重的帷幕
B) 轻薄的帷幕
C) 古老的窗帘
诗中提到的“燕国相”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阐述的理想宰相
C) 朋友
对比李白和杜甫的月夜诗作,可以发现他们对月夜的各自感悟与情感表达,李白偏向于抒情与幻想,杜甫则更注重于现实的思考与情感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