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20
赋月
作者:李绅 〔唐代〕
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
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
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
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这首诗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中秋之夜,诗人争相吟咏。提到玉兔和桂树,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万物在月光下显得无私,月亮的光辉并不遮挡对君子的礼遇。诗人抱着琴,与孤鹤共鸣,却难以找到知音,感到一种无奈和孤独。
作者介绍:李绅(约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以诗、文和书法著称,曾任官职,作品风格多样,尤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李绅在中秋之夜,感受到月光的明亮与孤独之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知音难觅的惆怅。
《赋月》以月亮为主题,营造出一种清幽、明亮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赞美和对月亮的思考。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和广阔的天空,蕴含着一种宁静与和谐。诗人在中秋之夜,想象着与友人共赏明月、吟咏诗词的场景,展现出一种人际之间的温情。
然而,后四句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尽管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但他抱琴而坐、弹奏曲子,却始终找不到能理解他心声的知音,流露出一种孤独感。诗中“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而“不得知音声不切”则体现了现实的无奈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月亮的崇敬与对人际关系的思索,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多层次的意象表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月亮展开,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深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赋月》中的“玉兔”象征着什么?
李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中秋”指的是哪个节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绅的《赋月》则更侧重于对月亮的赞美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两首诗虽然都涉及月亮,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李白更具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绅则更为细腻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