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6:05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在城里长时间享受闲暇,身上的尘埃洗净了我的衣衫。这一生仿佛又像是沉睡的蚕。隔着河岸有山,归去那儿正好,那里有万壑千岩的壮丽景色。清晨的霜气中,我更是倚着栏杆。晴空的云彩已经减淡。微微的云雾中出现了茅庵。我想问问,这一生还有谁能作伴,只有弥勒佛与我同在。
作者介绍:惠洪(1091-1156),字景纯,号山海,南宋诗人,擅长诗、词、文,作品多表达隐逸情怀,具有深厚的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惠洪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态,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惠洪的《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感情。全诗以“城里久偷闲”开篇,直接表露出诗人对繁忙世俗的厌倦,渴望逃离尘世的心情。接着,通过“尘浣云衫”和“此身已是再眠蚕”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忙碌中渴望宁静的内心。
诗中“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描绘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山水相映,形成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此时的诗人,已不再追求名利,而是向往那份放下世俗,归隐山林的清净。
而“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清晨的清新与宁静。最后,诗人以“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结束,既是对伴侣的思考,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体现出一种超然的佛教哲学思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探讨人生的伴侣与意义,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城里久偷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万壑千岩”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弥勒”象征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