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父词(船子)》

时间: 2025-05-04 06:07:00

诗句

万叠空青春杳杳。

一蓑烟雨吴江晓。

醉眼忽醒惊白鸟。

拍手笑。

清波不犯鱼吞钓。

津渡有僧求法要。

一桡为汝除玄妙。

已去回头知不峭。

犹迷照。

渔舟性懆都翻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7:00

原文展示

万叠空青春杳杳。
一蓑烟雨吴江晓。
醉眼忽醒惊白鸟。
拍手笑。
清波不犯鱼吞钓。
津渡有僧求法要。
一桡为汝除玄妙。
已去回头知不峭。
犹迷照。
渔舟性懆都翻了。

白话文翻译

万重山水空茫茫,青春时光已渺无踪影。
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映照着吴江的清晨。
醉眼猛然清醒,惊动了白色的鸟儿。
拍手大笑,
清波荡漾,鱼儿不再吞钓饵。
渡口有僧人寻求佛法的教义。
我划一桨为你解开深奥的道理。
已然远去再回首,才知没有高峻的险峰。
仍旧迷乱,
渔舟的性情全然改变了。

注释

  • 万叠:指山水层层叠叠,形容景色的壮丽。
  • 青春杳杳:青春时光已经消逝,杳杳意为渺无踪影。
  • 蓑烟雨:形容渔夫在雨中披着蓑衣。
  • 吴江:指中国江南的吴江,风景秀丽。
  • 醉眼:指酒后朦胧的眼神。
  • 惊白鸟:形容突然惊动了在水边的白色鸟儿。
  • 清波不犯鱼吞钓:清波荡漾,鱼儿不再咬钓饵,暗示一种淡然。
  • 津渡有僧求法要:渡口有僧人在寻求佛法的教义。
  • 一桡:一只桨。
  • 玄妙:指深奥的道理。
  • 不峭:没有高峻的险峰,暗示风景平和。
  • 性懆:性情懒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惠洪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080年,卒年1155年。他以山水诗闻名,追求自然的田园生活,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他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这首诗中的渔父形象,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渔父词(船子)》以渔父的形象为中心,描绘了一个朦胧而又宁静的江南晨景。诗中以“万叠空青春杳杳”开篇,便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春一去不复返,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然而,随后的描写却是美丽的自然景象:吴江的晨雨、渔夫的蓑衣、白鸟的惊飞,构建了一个恬淡的氛围。诗人在醉眼中看世界,透出一丝人生态度的豁达与洒脱。

诗中“清波不犯鱼吞钓”一句,表现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鱼儿不再咬钓饵,似乎暗示着一种对功名利禄的超然,而“津渡有僧求法要”则引入了佛教元素,表明诗人对内心追求的反思。最后一句“渔舟性懆都翻了”点明了生活的变化和心境的转变,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图景,更深入探讨了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惠洪作品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情感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叠空青春杳杳:描绘了层峦叠嶂的自然景色,感叹青春已经消逝。
  2. 一蓑烟雨吴江晓:勾勒出江南春雨的朦胧景象,渔父身披蓑衣,富有生活气息。
  3. 醉眼忽醒惊白鸟:从醉态中猛然惊醒,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与惊讶。
  4. 拍手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愉悦。
  5. 清波不犯鱼吞钓:暗示一种宁静的心态,鱼儿不再上钩,象征对世俗名利的超然。
  6. 津渡有僧求法要:引入佛教元素,表明生活中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7. 一桡为汝除玄妙:用桨为他人解开深奥的道理,暗示传授智慧。
  8. 已去回头知不峭:回首往事,意识到生活的平淡与安详。
  9. 犹迷照:内心依然迷惘。
  10. 渔舟性懆都翻了:渔舟的性情发生了变化,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叠空青春”,将青春比作无形的东西,增强了惆怅感。
  • 拟人:如“白鸟惊”,赋予鸟类人性,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父: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 吴江:代表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 白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蓑衣:象征渔夫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叠”是指什么?

    • A. 年龄
    • B. 山水
    • C. 渔夫
  2. “津渡有僧求法要”中的“僧”指的是?

    • A. 渔夫
    • B. 学者
    • C. 佛教僧人
  3. 诗中“拍手笑”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喜悦
    • C.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惠洪的渔父形象相呼应,但陶渊明更强调归隐的理想,而惠洪则在其中融入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惠洪《诗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其十六 展成既庭雨中见示新词用原韵奉答 满江红·荆楚岁时 满江红 其六 《同荔裳观察、西樵考功湖楼小坐,因忆阮亭祠部》 满江红 同友人饮吾谷枫下 满江红 小庄有感 满江红 为孙秋我新纳姬人催妆和韵 满江红 病中又次前韵 满江红 满江红 闻京师及辽东兵警 满江红 次李沁州见寄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吊死扶伤 五风十雨 该总 田字旁的字 欺人眼目 包含秽的词语有哪些 茫无端绪 巳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四瀛 甜言美语 黽字旁的字 分巡道 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学年论文 霜降 大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