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时间: 2025-05-08 15:56:42

诗句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阑:栏)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56:42

原文展示: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李廌 〔宋代〕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阑栏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白话文翻译:

玉石栏杆外是清澈的江水,远处是茫茫的雨天。好风像扇子,雨像帘幕,不时可以看到岸边的花和汀上的草,水涨的痕迹增添了。 青翠的林木像是枕在关山路上,躺着想像乘着凤凰的地方。碧绿的草地千里之外,思绪悠长,只有短暂的凉爽梦境带我到了南州。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阑干:玉石制成的栏杆。
  • 清江浦:清澈的江水边。
  • 渺渺:遥远的样子。
  • 好风如扇:形容风轻柔如扇。
  • 雨如帘:形容雨细密如帘幕。
  • 涨痕添:水位上涨留下的痕迹。
  • 阑栏:栏杆。
  • 青林:青翠的林木。
  • 枕上关山路:形容林木茂密,像是枕在关山路上。
  • 乘鸾:古代传说中乘凤凰的意象,象征高洁。
  • 碧芜:碧绿的草地。
  • 思悠悠:思绪悠长。
  • 霎时凉梦:短暂的凉爽梦境。
  • 南州:指南方的某个地方。

典故解析:

  • 乘鸾:源自古代神话,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乘鸾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志向或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子高,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观雨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和梦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后的日子,作者站在江边,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远方的雨景,心中涌起了对远方和梦境的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雨景,通过“好风如扇雨如帘”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雨的轻柔和风的清新。诗中的“阑栏青林枕上关山路”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青翠的林木比作枕在关山路上,增添了诗意的深度。结尾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和对短暂梦境的珍惜。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玉石栏杆外是清澈的江水,远处是茫茫的雨天。
  2.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好风像扇子,雨像帘幕,不时可以看到岸边的花和汀上的草,水涨的痕迹增添了。
  3. “阑栏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青翠的林木像是枕在关山路上,躺着想像乘着凤凰的地方。
  4.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碧绿的草地千里之外,思绪悠长,只有短暂的凉爽梦境带我到了南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好风如扇雨如帘”,将风比作扇子,雨比作帘幕,形象生动。
  • 拟人:如“阑栏青林枕上关山路”,将青林拟人化,像是枕在关山路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江边雨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及梦境的向往。诗中的“碧芜千里思悠悠”和“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反映了作者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和对短暂梦境的珍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阑干:玉石栏杆,象征高贵和纯洁。
  • 清江浦:清澈的江水,象征清新和宁静。
  • 渺渺天涯雨:远方的雨,象征遥远和神秘。
  • 好风如扇:轻柔的风,象征舒适和宁静。
  • 雨如帘:细密的雨,象征遮蔽和神秘。
  • 阑栏青林:青翠的林木,象征生机和宁静。
  • 乘鸾:乘凤凰,象征高洁和追求。
  • 碧芜:碧绿的草地,象征广阔和宁静。
  • 思悠悠:悠长的思绪,象征深沉和遥远。
  • 霎时凉梦:短暂的梦境,象征短暂和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好风如扇雨如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的“阑栏青林枕上关山路”一句,将什么比作枕在关山路上? A. 玉阑干 B. 清江浦 C. 青林 D. 碧芜 答案:C

  3. 诗中的“碧芜千里思悠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远方和梦境的向往 C. 对短暂梦境的珍惜 D. 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廌的《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豪放的情感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理解李廌的诗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和人作,同琴可 摸鱼儿 其二 摸鱼儿 摸鱼儿 宋牧仲谢方山曹实庵正子四先生招同人雅集次日正子和光融谷词见赠即依原韵奉酬 摸鱼儿 其一 赋云束楼 摸鱼儿(玉林君为遗蜕山中桃花赋也。花与主人,何幸如之,用韵和谢) 摸鱼儿 闻周青士有词纬之选寄之 摸鱼儿 其二 送上元主簿回府 摸鱼儿 寿燕五峰右丞 摸鱼儿 鱼头中有骨三角,取掷之时或竖立,人每借以占卜,十掷中能立者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资利 麝墨 竚望 灯结尾的成语 建之底的字 皿字底的字 私见 文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眼张失落 戈字旁的字 兼容并蓄 昂昂自若 镂骨铭心 蹇人上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干噎 包含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