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4:10
指非烟。蓬莱宫阙有无间。小玉扶头,太真回面倚朱阑。无端。泪潸然。愁心宛转忆长安。当年七夕盟誓,要将钗股比情坚。春睡惊破,渔阳烽举,翠华从此西迁。怅梨花映雪,罗绮埋土,空委婵娟。魂返太液池边。珠露正泫。绿柳间红莲。依稀似醉,匀脂点镜扫眉弯。更留连顾影,自舞翩翾。宛若凤翥鸾骞。暗思旧日,宠极恩深,翻作长恨绵绵。事往成新感。逢生死别,万绪萦牵。骆马杨枝去也,又朝云瘴海送华年。不须赋拟江郎,笳赓蔡女,今古同悲欢。渐数行天际废归雁。怀远道行旅羁单。试问伊独往关山。竟何似蜕骨向黄泉。料停骖处,铃声碎雨,共损宵眠。
这不是烟雾。蓬莱的宫殿之间没有隔阂。小玉扶着头,太真回首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无缘无故,泪水潸然落下。愁苦的心绪时常回忆着长安。那年七夕的约定,誓言要把钗股比作情感的坚固。春眠被惊醒,渔阳的烽火升起,翠华从此西去。怅惘中梨花映雪,华丽的罗绮被埋入土中,唯有月光空留。魂魄回到太液池边,珠露正滴落。绿柳间红莲,似乎醉意未消,匀脂点镜,扫去眉弯。更留连顾影,自在舞动如翩翩起舞的凤鸾。暗自思念旧日的情景,曾经宠爱极深,反而变成了无尽的长恨。往事成了新的感触。遇到生死别离,万千思绪萦绕心间。骆马和杨枝渐行渐远,又朝云瘴海送走华年。不必模仿江郎的诗句,笳声和蔡女的曲调,今古皆同悲欢。渐渐数行天际归去的雁。怀念远方,旅途孤单。试问她独自走往关山,究竟何似蜕骨般走向黄泉。料想停留的地方,铃声伴随细雨,损害了夜晚的安眠。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而又含蓄,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戚氏》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诗中抒发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以及对现实人生无常的感慨。
《戚氏》是一首充满感情与哲思的诗作,汪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往日美好爱情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常的惋惜。诗中多次提及历史典故与美好景象,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暗含着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首联以“指非烟”开篇,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慨。接着描绘了蓬莱宫阙的仙境,暗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引入了七夕的盟誓,表现出对爱情坚定的追求。随着“春睡惊破,渔阳烽举”,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爱情与战争之间的矛盾。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骆马杨枝”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而对“铃声碎雨”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孤寂与无眠,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音乐感,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典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整首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爱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蓬莱”指的是什么?
“泪潸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七夕”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