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6:53
《戚氏》
老欧阳。书斋宵读兴方长。忽听西南,有声萧瑟惹愁肠。推窗。夜茫茫。呼童出户更端详。童言皎洁星月,在天横亘有银潢。四顾寥落,人声都寂,忽闻树内声藏。竟奔腾骤至,风雨飘忽,金铁琤瑽。公乃太息彷徨。余识此矣,此气出金方。秋声也律调夷则,乐合清商。俨戎行。一夜万骑,腾骧所至,凛冽非常。草兮绿缛,木也葱茏,到此都付凋伤。草木无情物,人非草木,可不思量。万事劳形不已,苦凭持智力逞雄强。试思有动于中,岂能自主,精气旋摇荡。早镜中白发三千丈。非复是当日容光。念我生谁贼谁戕。笑童儿未解此悲凉。只闲庭内,虫吟唧唧,助我沾裳。
老欧阳在书斋中夜读,兴致正浓。忽然听见西南方向传来萧瑟的声音,令人愁肠百结。推开窗户,夜色茫茫。呼来小童,从门外更仔细地看。小童说天上的星月光洁明亮,宛如银色的波浪横亘在空中。四周寥落,人声寂静,忽然听到树木间的声音。风雨骤至,声响如金铁交鸣。于是我叹息彷徨,我心中明白,这种气氛来自金秋。秋声调和得宜,乐音与清商相合。仿佛见到戎马一夜间,万骑奔腾而至,凛冽异常。草木依然青翠,树木也郁郁葱葱,然而到此时全都付之于凋零。草木无情,人却不是草木,难道不应该思量吗?万事都在劳累中,苦于凭借智力来展现强横。试想内心有动,岂能自主,精气总是摇荡不定。早晨的镜子中,白发已三千丈,不再是当年的容光。回想着我的人生,谁是我的贼,谁又能让我受伤?小童却不理解这悲凉。只在闲庭中,虫鸣声声,助我沾湿衣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老欧阳在深夜书房中静读,突感秋夜的萧瑟,心中愁绪倍增。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意象,如“星月”、“银潢”、“草木”等,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夜画面。诗人通过呼童的对话,引出对星月的赞美,接着又转向对人世无常的思考。诗中反复出现的“思量”二字,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境遇与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幽深,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折射出诗人对人生悲喜的感悟。作者在结尾处提到虫鸣声,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思索的氛围,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老欧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草木无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现了内心的孤独?